翻譯: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維的《鹿柴》。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yè)的勝景之一。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yè)。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鹿柴(zhài):王維在輞川別業(yè)的勝景之一(在今陜西省藍(lán)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復(fù):又。
這首詩是詩人中年之后隱居輞川時的作品,作者融情入景,把眼前的景物與心頭的興致相會合,既描繪了和諧靜美的自然景色,又表露了詩人純凈恬淡的情懷。
首句“空山不見人”,寫山林的安謐寂靜,空曠的山谷,超然世外,人跡罕至,五個字描畫出了一幅靜景。
第二句“但聞人語響”,寫靜中之動,山林中雖然人蹤稀少,但隱逸在山中的人卻放情談笑,自得其樂。這里寫人而不見人,巧妙地用聲音來烘托,造成了詩歌獨特的意境。明代的唐志契在《繪事微言》中說過:“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若主露而不藏,便淺而薄。”王維寫山林美,使人隱匿于山林之中,聞其聲而不見其人,做到了藏而不露,含蓄有致。
第三句“返影入深林”是動景,日落時分,晚霞透過樹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山中繁茂的樹木與絢爛的晚霞相互輝映,景色是多么迷人!
第四句“復(fù)照青苔上”是靜景,傍晚的陽光不僅映照著叢林,連那深林中潮濕土地上生長著的一片片青苔也沐浴著夕陽的余輝。全詩寥寥二十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景——動景——動景——靜景,相互映襯,活畫出了一幅佳妙的“山林夕照圖”。
寫景小詩往往得之于詩人一時的興會,這首詩妙手偶得,自然天成,毫無矯揉造作之跡。景是實景,情是真情,字句也是信手拈來,不假修飾。所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稱贊這首詩:“佳處不在言語,與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
王維(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又被稱為“詩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運城永濟(jì)市)。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jì)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三年,張九齡執(zhí)政,擢為右拾遺,次年遷監(jiān)察御史,后奉命出塞,為涼州河西節(jié)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隱居。安史之亂被捕后被迫出任偽職,戰(zhàn)亂平息后下獄。因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fā)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后兼遷中書舍人,終尚書右丞。
鷓鴣屬是雉科鳥類的一屬,共有5個物種。成年的鷓鴣全長約30厘米,體重約300克左右。體形似雞而比雞小,羽毛大多黑白相雜,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意思:稱得上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出自《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于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
除卻巫山不是云意思是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出自《離思五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chuàng)作的一組悼亡絕句。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
只爭朝夕不負(fù)韶華的意思是只爭取當(dāng)下的成就,才能不辜負(fù)青春年華。指的是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時光,不辜負(fù)最好的年華?!俺Α笔窃缤淼囊馑迹辉缫煌?。...
一語成讖(chèn)。指一些兇事,不吉利的預(yù)言。也有戲言成真的意思?!白彙笔乔貪h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yù)示吉兇的隱語。指將要應(yīng)驗的預(yù)言、預(yù)兆。例...
王陽明其臨終遺言就是“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意思簡單來講是,一生光明磊落,還有什么不能說的呢?王守仁之學(xué)以“心”為宗,他以“心”為宇宙本體,...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是一個漢語詞匯,指男女之間戀情綿綿不斷,而慷慨奮發(fā)的氣概消沉不足。多用來形容離愁別緒的,尤其用來形容應(yīng)有有作為的男子行事不...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意思是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云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出自李白的《清平調(diào)》,全詩構(gòu)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