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是曲,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xiàn)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diào),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馬致遠出生在一個富有且有文化素養(yǎng)的家庭,年輕時熱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獻詩并因此而曾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兒只斤·真金去世而離京任江浙行省務(wù)官,后在元貞年間(1295年初-1297年初)參加了“元貞書會”,晚年似隱居于杭州,最終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間。
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馬致遠在音樂思想上經(jīng)歷了由儒入道的轉(zhuǎn)變,在散曲創(chuàng)作上具有思想內(nèi)容豐富深邃而藝術(shù)技巧高超圓熟的特點,在雜劇創(chuàng)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傾向和虛實相生之美。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釋義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相較這些詩歌,這首小令在意象并置方面仍有其獨特之處:
一是它的象都是自然與社會中普通尋常之物,它們的組合就顯得更為自然,雖然意省略了系連詞,卻不讓讀者感覺跳躍性很強,比較容易理解。
二是在每個單字的名詞前都用一個形容詞來修飾,既帶有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又減低了意象的密度,從而在情感的表現(xiàn)與渲染上,造成一種強大的聚合效應(yīng),即“意象的和弦”。
三是既對偶工整,又層次分明,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xiàn)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
天凈沙秋思是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有許多借景抒情的特點,用景物渲染氣氛。如枯藤老樹昏鴉憑添了悲涼氣氛,又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點亮了題目中的“思...
《天凈沙·秋思》的體裁為散曲,屬于小令。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作品,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xiàn)在一派...
作者是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是曲,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xiàn)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
與“夕陽”相呼應(yīng)的是:“昏鴉”;與“天涯”相呼應(yīng)的是:“古道”;最能觸發(fā)旅人(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景物是:“人家”;體現(xiàn)“思”字的一句是:“斷腸...
《天凈沙·秋思》的寫作手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jié)構(gòu)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接下來分享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翻譯及賞析。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接下來分享天凈沙秋思中心思想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