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下一句是“方論功賞,以答大勛?!薄笆е畺|隅,收之桑榆”原義是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東隅:指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日將落時余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后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下一句是“方論功賞,以答大勛?!?/p>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義是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東隅:指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日將落時余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后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
該用法:作謂語,也作定語、分句;多含褒義。
出自《后漢書·馮異傳》:“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漢書·馮異傳》。
2、《后漢書?馮異列傳》:"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3、東隅,太陽初升之所,指東方,也指事情開始之時;桑榆,黃昏太陽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終結果?;叵谇?、晉、豫交界處,為陜西東大門,而澠池在河南,位于澠池以東,顯然,不是指“在西邊失敗了,最后在東邊勝利了”,故而,劉秀詔書馮異之言,應指“開始失敗了,最終還是勝利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講的是光武帝劉秀派大將馮異與鄧禹去圍剿赤眉農(nóng)民起義軍,交戰(zhàn)后不幸損兵折將,馮異命令部隊加強防御,收攏潰散的散兵,并派軍裝成赤眉軍打入其內(nèi)部,結果大獲全勝。成語意思是在剛開始有所失去,但是最后還是有所收獲。
峨眉山月半輪秋下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出自《峨眉山月歌》,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xiàn)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精...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意思是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并且環(huán)繞著農(nóng)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沾衣欲濕杏花雨的下一句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句詩出自南宋僧人志南所作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名詩,作者詩僧志南亦因這首...
有志不在年高的下一句是無志空長百歲。意思是一個人只有擁有遠大的志向,即便年紀小也不算個事;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即便活到百歲也只是虛度光...
忽聞海上有仙山下一句是山在虛無縹渺間。解釋:忽然聽說在海上有一座仙山,這座仙山被云霧環(huán)繞隱隱約約。賞析:此句常用來形容和比喻那些忽然聽說到的...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跋乱痪涫恰稗D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贬屃x:”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莘莘學子下一句:長期苦無出路及至科舉廢止,游學成風,他們便大批地來到日本。原句出自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戊戌變法失...
“意欲捕鳴蟬”的下一句是“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出自清代文學家袁枚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所見》,這句詩的意思是:忽然想要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