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悲劇》講述了阿蒙森隊和斯科特隊都準備征服南極點, 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競爭, 結果阿蒙森隊捷足先登, 于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南緯90度的科學實驗站;斯科特隊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 歸途中不幸遇難。
1912年1月16日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啟程,出發(fā)得比平時更早,為的是能早一點看到無比美麗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們早早地從自己的睡袋中了出來。到中午,這五個堅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們熱情高漲地行走在荒無人跡的白雪原上,因為現(xiàn)在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目的地了,為人類所作的決定的業(yè)績幾乎已經(jīng)完成。可是突然之間,伙伴之一的鮑爾斯變得不安起來。
他的眼睛緊緊盯著無垠雪地上的一個小小的黑點。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說出來:可能已經(jīng)有人在這里樹立了一個路標。但現(xiàn)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心在戰(zhàn)栗,只不過還想盡量安慰自己罷了就像魯濱孫在荒島上發(fā)現(xiàn)陌生人的腳印時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腳印一樣。其實,他們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們之先到過這里了。
沒過多久,他們發(fā)現(xiàn)雪地上著一根滑雪桿,上面綁著一面黑旗,周圍是他人扎過營地的殘跡滑雪板的痕跡和許多的足跡。在這嚴酷的事實面前也就不必再懷疑:阿蒙森在這里扎過營地了。千萬年來人跡未至,或者說,太古以來從未被世人瞧見過的地球的南極點竟在極短的時間之內(nèi)即一個月內(nèi)兩次被人發(fā)現(xiàn),這是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最不可思議的事。而他們恰恰是第二批到達的人,他們僅僅遲到了一個月。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新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次年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删驮谶@個時候,他們得到消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fā),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
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發(fā),“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隊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后,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沖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斗了兩個多月,最后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偉大的悲劇》就是斯蒂芬·茨威格于1927年依據(jù)斯科特探險隊遺研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日記遺書等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
《偉大的悲劇》選自《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作者是茨威格,奧地利(國)作家。他的主要成就體現(xiàn)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作品主要有《三位大師》《同...
《偉大的悲劇》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chuàng)造的一篇傳記。下面整理了課文原文及段意,供大家參考。
《偉大的悲劇》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而作。接下來分享偉大的悲劇課文及段落解析。
《偉大的悲劇》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chuàng)造的一篇傳記。它體現(xiàn)了茨威格卓爾不凡的手筆和凝重的記風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偉大的悲劇課文原文,供大...
《偉大的悲劇》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chuàng)造的一篇傳記,是一篇抒情性強、文學味濃的傳記,它體現(xiàn)了茨威格卓爾不凡的手筆和凝重的傳記風格。
?《偉大的悲劇》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chuàng)造的一篇傳記。下面整理了課文原文,供大家參考。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把握現(xiàn)在,不要輕易把夢想寄托在某個人身上,因為未來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給自己最大的安全感,無論我們處在人生的那一個...
要重視孩子。重視他的興趣,他對學習便會有興趣。更何況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化也不同樣,家長和老師們何不以賞析的目光看來孩子,只需孩子有興趣、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