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作為縣名時讀作yán山。鉛山,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縣。因永平鎮(zhèn)附近有鉛礦和銅礦,遂以山名縣,隸信州。鉛山縣位于武夷山麓,東徑117°26′——118°00′,北緯27048′——28024′,東近浙江,西接贛中,南鄰福建,北望安徽,境內(nèi)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南北最大跨度66公里,東西最大寬度54公里。
鉛山作為縣名時讀作yán山。
鉛山,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縣。因永平鎮(zhèn)附近有鉛礦和銅礦,遂以山名縣,隸信州。
但是,鉛山人并不滿足于過于單一的黝黑如鉛的生活,他們執(zhí)意借著舌尖形狀的變換表明更豐富的文化姿態(tài):鉛山的內(nèi)涵里,既有聲母為q發(fā)第一聲的鏗鏘與平實,也有聲母為y發(fā)第二聲的輕盈和上揚。于是,千百年來,大家都會把鉛山讀作yán(音同“沿”)山。
鉛山縣位于武夷山麓,東徑117°26′——118°00′,北緯27048′——28024′,東近浙江,西接贛中,南鄰福建,北望安徽,境內(nèi)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南北最大跨度66公里,東西最大寬度54公里。
武夷山脈綿亙于南緣,主峰黃崗山海拔2157.7米,屹立于贛閩邊界上,北境最低處海拔僅40米。全境分為:南部中低山區(qū),層巒疊嶂,森林茂密;中部低山丘陵區(qū),梯田層層,油茶遍布;北部低山崗地河谷平原區(qū),地勢平緩,阡陌縱橫,形成了“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基本地貌特征。
①早餐來點麻芝粿
鉛山人的冬至早餐,一般都會來一碟麻芝粿。每當?shù)竭@個時候,不少小商販,就會把制作麻芝粿的家伙們搬到戶外,現(xiàn)場制作,一是應個景,而是以備生意忙碌“供不應求”。
打麻糍看起來容易,其實流程很復雜,洗凈的糯米經(jīng)水浸泡一整個晚上,待脹足后淘盡瀝干,放入木桶里蒸熟,出鍋后將熱騰騰的糯米飯倒進石臼,掄起搗杵一下一下用力搗,旁邊還要有一位師傅專門負責添熱水揉麻糍。搗好的麻糍團端上桌,一顆顆捏好揉圓后裹上香氣四溢的芝麻糖裝入碗。
②“請祖宗”、燒紙錢
唐宋之時,冬至便是祭天祭祖的日子,這一習俗,在民間延續(xù)至今。鉛山人自然也不例外!
冬至這天,鉛山人也會準備香火紙錢,去墳墓祭拜祖先,或者在家門口進行燒紙,將自己對祖宗的思念與美好愿望通過此種方式寄托。在鉛山,這一做法稱作“請祖宗”。
③吃燈盞粿
燈盞果是流行于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一帶的漢族特色小吃,是用大米磨成的米漿混合白蘿卜,黃豆芽,新鮮豬肉,香菇等精制而成,具有鮮、香、辣的特點。
冬至吃粿,是鉛山人不可或缺的習俗之一。在這一天,鉛山人或在中午,或在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燈盞果,象征著團團圓圓,也猶企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之福。時至今日,百年已過,冬至吃燈盞習俗星火相傳,成鉛山特色。
蚊子的幼蟲孑孓讀音:jiéjué。孑孓是雙翅目蚊科蚊屬的昆蟲,是蚊子的幼蟲。身體細長,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身體呈深褐色。頭有咀嚼式口器,口...
鳉魚讀音:jiāngyú。鳉魚體長三至四厘米,側(cè)扁,生活于池沼水溝和水田中,善食孑孓,分布于中國韓國和日本亦稱“青鳉”鳉魚,是銀漢魚目齒鯉科...
鮰拼音huí。鮰是鮠魚的別稱,鮠魚,中藥名,動物長吻鮠,分布于我國長江流域。具有補中益氣,開胃,行水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水氣浮腫...
檻讀jian和kan的區(qū)別:jiàn:指欄桿;獸籠,囚籠。kǎn:指門檻,門下的橫木,亦作“門坎”;亦稱“門限”。檻:字從木從監(jiān),監(jiān)亦聲?!?..
似的讀音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讀作[sì],表示相類、像、好像、比較有超過的意思;另一種是讀作[shì],用在名詞、代詞或動詞后面,表示跟...
梭梭樹的正確發(fā)音是suo。梭梭樹,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的特有植物,其分布范圍極為廣泛,可見于內(nèi)蒙古、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寧夏等多個省區(qū)。梭梭樹...
返景入深林讀yǐng。詩句出自《鹿柴》,《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全詩語言清新自然,運用以...
拂檻(jiàn)。春風拂檻出自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第二局:春風拂檻露華濃?!肚迤秸{(diào)》是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