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標志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干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在傳統(tǒng)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立春時節(jié),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shù)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從立春節(jié)氣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意味著萬物復蘇。
時至立春,在我國,北回歸線及其以南一帶,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撲面而來。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區(qū),只能是說進入春天的前奏,還處于萬物閉藏的的冬天,一些地方仍在下雪。對于北回歸線(黃赤交角)以北地區(qū)來說,距黃赤交角越遠,進入春天越遲。
我國地域廣闊,主要位于低、中緯度上。低緯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緯度30度間的空間范圍,即30°N至30°S以內地區(qū),包括熱帶、副熱帶兩個熱量帶,是全球太陽輻射和熱量比較集中的地帶。我國低緯地區(qū)(南方地區(qū)),降水豐沛、光照充足、濕潤、冬夏溫差較小,季節(jié)轉換時日照、降水等氣候要素變化明顯。中緯度是指南北緯30度-60度之間的緯度帶,高、低緯度的盛行氣團在這一帶相互交迭,氣旋活動頻繁。中緯地區(qū)(北方地區(qū))降水少、干燥、冬夏溫差懸殊,季節(jié)轉換時氣候要素變化明顯的是氣溫。不同的緯度,其氣候有很大差異。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咬春
立春日時令飲食是作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飲食之俗,以迎春、慶春。春餅是立春日典型的時令食品,從魏晉南朝時代起,人們迎春食春餅?!肚G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親朋會宴,啗秦餅、生菜,帖‘宜春’二字?!贝猴炇且环N薄面餅,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于盤中,取迎新之意,時稱“春盤”,也可贈送親友品嘗。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拜神祭祖慶典是做節(jié)的一大主題,任何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均具有濃厚的節(jié)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簡單、或繁復的祭祀禮儀。立春祭是一項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nóng)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浙江地區(qū)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
立春,為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喻意春季的開始,時間在2月3-5日之間,該時太陽位于黃經(jīng)315°。立春標志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
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二十四節(jié)氣最初是依據(jù)“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立...
關于立春的古詩名句有: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4、一片春...
關于立春的唯美詩句: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2、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4、好雨知時...
關于立春的古詩有唐代白居易的《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風光向晚...
關于立春的俗語有:1、春要早打,秋要晚立。2、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4、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堿。5、人...
1、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2、雷打立春節(jié),驚蟄雨不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zhàn)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產(chǎn)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