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此調(diào)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原為唐代教坊曲名,《金奩集》《片玉集》均注“黃鐘宮”,《張子野詞》注“中呂宮”。任半塘《唐聲詩》謂“浣溪沙”三字費解。梁啟勛《詞學·調(diào)名》云:“《浣紗溪》,杜甫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絕句三首》)?!?/p>
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為平韻體。另有仄韻體,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與詞調(diào)稍異。唐聲詩(唐代配樂的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diào)名,歌詞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diào)名,歌詞為五言四句形式。從字義上來看,“浣”指洗滌、漂洗;“沙”,古通“紗”。因此,“浣”的對象只能是“紗”。敦煌出土的唐寫本《云謠集·雜曲子》及五代后蜀趙崇祚集錄的《花間集》所錄毛文錫、閻選、毛熙震、李珣詞,調(diào)名均題為“浣紗溪”。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此調(diào)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翻譯: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得一...
山腳下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布谷鳥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誰說人老不會再...
是詞牌名。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此調(diào)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背鲎杂陉淌獾摹朵较场罚橇鱾髑Ч诺慕?jīng)典詩詞名句,主要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jīng)消...
浣溪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抒寫悼惜春殘花落,好景不長的愁懷,又暗寓相思離別之情。
?浣溪沙晏是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寫悼惜春殘花落,好景不長的愁懷,又暗寓相思離別之情。
?本詞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寫悼惜春殘花落,好景不長的愁懷,又暗寓相思離別之情。語意十分蘊藉含蓄,通篇無一字正面表現(xiàn)思情別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