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重要知識點歸納:1.物質的變化及性質:(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例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汽油揮發(fā)、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1.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汽油揮發(fā)、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
③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熱穩(wěn)定性等。
2.物質的組成
原子團:在許多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好像一個原子一樣的原子集團。
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3.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和純凈物
混合物:組成中有兩種或多種物質。常見的混合物有:空氣、海水、自來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氣、爆鳴氣及各種溶液。
純凈物:組成中只有一種物質。
①宏觀上看有一種成分,微觀上看只有一種分子;
②純凈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特有的化學性質,能用化學式表示;
③純凈物可以是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也可以是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單質和化合物
單質: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煞譃榻饘賳钨|、非金屬單質及稀有氣體。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3)氧化物、酸、堿和鹽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有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還可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氫離子的化合物。酸可分為強酸和弱酸;一元酸與多元酸;含氧酸與無氧酸等。
堿: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可分為可溶性和難溶性堿。
鹽:電離時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鹽可分為正鹽、酸式鹽和堿式鹽。
4.化學用語
(1)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原子運動論、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
(2)元素符號的意義
①某一種元素。
②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③若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則組成該物質的元素也可表示這種單質,例如:、S、P等。
(3)化合價: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數目決定這種元素的化合價。
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規(guī)定為零價。
(4)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5)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注意書寫原則、步驟、配平、反應條件、箭頭的正確使用。
(6)化學反應類型
(7)質量守恒定律
5.溶液
(1)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在溶液中,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穩(wěn)定性。
(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及其相互轉化
一般規(guī)律: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5)溶解度、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同一溫度下溶質、溶劑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溫度。大多數固態(tài)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數物質(如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也有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②壓強: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
6.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見文末具體總結)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B=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如:AB=A+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C=AC+B
④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CD=AD+CB
7.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fā)燃燒。
8.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一變二不變)
9.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后,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10.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他為溶質。)
11.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一、質量守恒定律
1、在化學反應中:一定不變的是: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元素的種類元素的質量;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一定改變的是:物質的種類;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的是分子的數目。
2、固體NaCI、KNO3、NaOH、Mg(NO3)2等不能導電,其水溶液能導電,所以酸堿鹽溶液能導電,但有機物溶液不導電。
3、氯酸鉀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動的氯離子?(沒有,只含有自由移動的氯酸根離子)。4、能導電的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所以整個溶液不顯電性。
二、溶液
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比較大的物質采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KNO3、CuSO4)。冷卻飽和CuSO4溶液析出晶體的化學式為CuSO4·5H2O。碘酒中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鹽酸中溶質是HCl,石灰水中溶質為Ca(OH)2,食鹽水中溶質為NaCl,氧化鈣溶于水溶質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質為H2SO4,膽礬CuSO4·5H2O溶于水溶質為CuSO4,醫(yī)用酒精中溶質為C2H5OH。
三、鐵
1、鐵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電和熱的導體。
2、鐵生銹實際上是鐵、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Fe2o3(紅棕色)。
3、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方法: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具體操作是:在其表面刷油漆,在其表面涂油,金屬制品表面鍍上其它金屬,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屬:Fe、Mn、Cr(鉻)。有色金屬:除前三種以外都是,如Cu、Zn、Al。
四、組成與結構
1、有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有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有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2、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3、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顆原子。
4、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九年級化學筆記知識大全:一、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物質。2、由原子構成的物質...
九年級必背化學方程式:1、柴炭在氧氣中燃燒:C+O2=引燃=CO2;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引燃=SO2;3、鎂在氣體中燃燒:2Mg+...
CaCO?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是地球上常見物質之一。碳酸鈣呈中性,基本上不溶于水,溶于鹽...
化學八大沉淀口訣是鉀鈉銨鹽硝酸鹽,完全溶解不困難;氯化亞汞氯化銀,硫酸鋇和硫酸鉛\t;生成沉淀記心間,氫硫酸鹽和堿類;碳酸磷酸硝酸鹽,可溶只...
化學吸熱放熱口訣:氣體變其它放熱,固體變其它吸熱。變?yōu)闅怏w吸熱,變?yōu)楣腆w放熱。常見放熱反應,一切燃燒或爆炸反應。酸堿中和反應。多數化反應?;?..
初三化學筆記重點化學反應: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點燃=CO2;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點燃=SO2;3、鎂在空氣中燃燒:2M...
初三最全的化學學霸筆記:常見化學考點,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磁...
初中化學計算題解題技巧及方法:守恒法解題的核心就是質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變。除此之外,化學中的等量關系還表現為同一物質中的電荷守恒、化合物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