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后的大變革時期。經(jīng)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tǒng)一六國,標志著戰(zhàn)國時代的結束。
周文王定都于豐,武王擴之于鎬,合曰豐鎬。及成王時,使召公營郟鄏(洛陽)以定鼎,乃為東都,亦曰王城。衍至幽王,申候、犬戎破豐鎬,弒幽王,平王廼立,徙都郟鄏。后世斷代,以幽、平為界,幽王以前都豐鎬,因在郟鄏之西,是為西周;平王以降都郟鄏,因在豐鎬之東,是為東周。
周朝是我國最后一個世襲奴隸制的國家,中學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商朝被周武王推翻以后,周武王也被大家稱為周天子,周朝在當時統(tǒng)治天下近800年,那么...
東周分為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時期。本文中,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東周是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其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封制,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而立國,最多時天下共有100多個諸侯國,由于諸侯國眾多,東周本...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東周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zhàn)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擾,...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但是東周在戰(zhàn)國...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
國家并未下發(fā)全國統(tǒng)一取消中考普及高中的文件。部分地區(qū)對2024年中考政策有所變動,如近日廣州教育局印發(fā)《廣州教育局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
預計2023年宿州各高中中考分數(shù)線在430-470之間,由于中考還未開始,請參考2022年宿州高中錄取分數(shù)線:埇橋區(qū)427分,蕭縣4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