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兒子愛新覺羅·顒琰繼承了皇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乾隆禪位于永琰,后者就是清朝歷史上的“嘉慶帝”。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yè)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禪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無實(shí)權(quán),乾隆帝死后才獨(dú)掌大權(quán)。面對乾隆末年危機(jī)四伏的政局,颙琰打出“咸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nèi)政,整肅綱紀(jì)。誅殺權(quán)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fù)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
詔罷貢獻(xiàn),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jù)實(shí)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fēng)。但其對內(nèi)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清朝政局的頹敗。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yán)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yè)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這時期發(fā)生了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八旗生計、河道漕運(yùn)等問題,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xiàn)中衰。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下皇子17人。
1、皇長子,永璜(1728-1750)。
2、皇次子,永璉(1730-1738)。
3、皇三子,永璋(1735-1760)。
4、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親王。
5、皇五子,永琪(1741-1766)。
6、皇六子,永瑢(1743-1790)。
7、皇七子,永琮(1746-1747)。
8、皇八子,永璇(1746-1832)。
9、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
10、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
11、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
12、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
13、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
15、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后。
17、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后。
乾隆的兒子愛新覺羅·顒琰繼承了皇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乾隆禪位于永琰,后者就是清朝歷史上的...
乾隆年間是指公元1736年02月12日到公元1796年02月08日,共計60年。清高宗于1736年2月12日開始使用“乾隆”年號,至1796...
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乾隆禪位于永琰,后者就是清朝歷史上的“嘉慶帝”。永琰的母親是乾隆的令妃。
乾隆皇帝不算昏君,但是也算不上是完全的明君,因為乾隆晚年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重用和珅。乾隆皇帝的這一做法直接導(dǎo)致腐敗糜爛了整個大清的吏治體系...
乾隆是壽終正寢。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養(yǎng)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
乾隆自二十五歲登基,執(zhí)政六十年,成為了繼康熙之后,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統(tǒng)治者??滴踔燎〉目登⑹朗乔宄钶x煌的一段時間。但一直以來在人們的眼...
歷史記載乾隆共17位兒子,10位公主。17個兒子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
乾隆是89歲死的。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清高宗弘歷,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guān)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