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是源于鮮卑族,出自鮮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代北八族”之首為丘穆陵氏,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遷都于洛陽,定居中原以后,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改為漢姓穆氏。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宣公之弟公子和,屬于以謚號為氏?!澳隆?,是古代帝王諸侯逝世后的謚號,是“布德執(zhí)義,中情見貌”的意思(賢良,和氣)。按周禮規(guī)定的宗廟制度,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系由子傳,因此“穆”還具有“血脈世系延傳”之意。
春秋時期,宋國有國君宋宣公子力,他逝世后由其弟公子和繼位,執(zhí)政九年,臨死時遺詔傳位給宋宣公的兒子與夷,而讓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去做事。穆公死后,與夷繼位,即宋殤公。
因為子和在做君主時賢良和氣,所以宋殤公給叔叔子和加封謚號“穆”,史稱宋穆公。在宋穆公的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稱穆氏;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和氏,世代相傳。由于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孫、宋宣公之弟,故該支穆氏、和氏、戴氏同宗同源,史稱穆氏正宗。漢族穆氏族人大多尊奉宋穆公為得姓始祖。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稱赤穆特氏,滿語為Cuijuk Hala,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qū)),后多冠漢姓為穆氏、崔氏、劉氏等。
⑵.墨爾奇特氏,亦稱穆奇德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之一的滅里吉歹氏族,通古斯語為“Morcit”,源出巴爾虎蒙古,世居扎魯特、喀爾喀地區(qū)。后取原姓氏的首字諧音漢字為穆氏、秦氏、孟氏等,世代相傳。
出自嬴姓:是出自于少昊金天氏的直系后裔,相傳少昊是我國野蠻時期中期的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據《帝王世紀》記錄:“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嬴姓也...
源自贏姓,出自黃帝之裔帝嚳之子實沈之后,是成為東夷族的一支,故為贏姓。相傳實沈與親族閼伯不和,遂帶領族人遷移至今山西南部臨猗縣西,建立了贏姓...
方姓有6種源流。1、源于姜姓,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為氏。2、源于姬姓,西周時期官吏方相氏,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3、源于官位...
戶姓來源可能有多種,有的源自以地名為姓,如陜西西安市鄠邑區(qū)原為鄠縣、戶縣,鄠縣之名從秦漢后一直沿用至今;有的源自音近或形近字改姓,如房改戶姓...
相傳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以常為氏的古人相當多。相傳周族與商族的首領高辛氏次妃為常儀,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古代"儀"與"娥"同聲通...
姓,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女從生,生亦表聲。姓本是整個氏族的稱號,表明一種血緣關系,留有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靶铡庇米鲃釉~,指以……...
宿姓出自風姓,是上古伏羲氏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左傳》的記載,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其中遠古伏羲氏的后人...
卓姓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個兒子名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為姓,稱為卓氏。根據考證,卓氏是發(fā)源于2800多年前的楚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