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水等,組成比率因時、地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以二氧化碳變動率最大。大氣密度不均勻,海平面密度最大,往上密度漸小,大氣約50%集中在海拔5.6公里內。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氧氣和氬氣。?
地球大氣由多種氣體組成,?其中氮氣的含量最高,?約占78.1%,?氧氣次之,?約占20.9%,?氬氣占0.93%。?這些氣體是地球大氣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對地球的氣候、?生物活動以及地球的整體環(huán)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外,?地球大氣中還包含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水蒸氣等,?但它們的含量相對較少。?
地球大氣的組成成分并非一成不變,?它們會隨著時間和地理位置的變化而有所差異。?例如,?二氧化碳的含量會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而有所變化。?盡管如此,?氮氣、?氧氣和氬氣的比例相對穩(wěn)定,?是地球大氣的基本框架。?
地球大氣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最初,?地球的大氣成分與現(xiàn)在大相徑庭,?主要由甲烷、?水汽、?二氧化碳和氮氣等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化學反應和物理過程,?地球大氣的成分逐漸演變成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狀態(tài)。?例如,?氫和碳化合形成甲烷,?甲烷與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氮與氫化合生成氨,?氨又氧化產生水和氮。?這些過程共同作用,?使得地球大氣逐漸穩(wěn)定下來,?形成了以氮氣、?氧氣和氬氣為主的氣體組成。
大氣的運動變化是由大氣中熱能的交換所引起的,熱能主要來源于太陽,熱能交換使得大氣的溫度有升有降??諝獾倪\動和氣壓系統(tǒng)的變化活動,使地球上海陸之間、南北之間、地面和高空之間的能量和物質不斷交換,生成復雜的氣象變化和氣候變化。
大氣科學將從氣壓的變化、氣壓分布不均形成的氣壓場和氣壓系統(tǒng)、各層大氣中空氣運動的各種情況、風的現(xiàn)象和性質等方面,深入研究大氣中各種環(huán)流系統(tǒng)、天氣系統(tǒng),以及基于流體力學、熱力學研究大氣運動的本質和現(xiàn)象。天氣,從現(xiàn)象上來講,絕大部分是大氣中水分變化的結果。
在太陽輻射、下墊面強迫作用和大氣環(huán)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氣的長期綜合情況稱為氣候。大氣科學將研究氣候的成因,不同區(qū)域的氣候狀況,氣候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等問題。
大氣污染對大氣物理狀態(tài)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很明顯的,有時則以漸漸變化的形式發(fā)生,為一般人所難以覺察,但任其發(fā)展,后果有可能非常嚴重。大氣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其自然的變化進程相當緩慢,而人類活動造成的變化禍在燃眉,已引起世界范圍的殷切關注,世界各地都已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防范、治理??刂拼髿馕廴?,保護環(huán)境,已成為當代人類一項重要事業(yè)。
1、藍色:海洋、湖泊及河流;2、綠色:平原及低山丘陵;3、黃色或棕紅色:沙漠、山地及高原;4、白色:雪地、高山頂部;5、紅色或黑色:國界或洲...
從定義上來看,地球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進行的周期性運動,而地球自轉則是地球繞自身軸線進行的旋轉運動。公轉決定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和季節(jié)變...
地球內部是運動的。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晝夜交替、時間差異、物體運動偏向、潮汐現(xiàn)象、太陽直射點變化、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
地球公轉一圈大概是一年。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產生了...
月亮繞著地球轉。當兩個天體相距較近時,運動的慣性使它們相互背離,萬有引力使它們相互靠近。最終它們就相互繞轉,即兩者都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旋轉。...
自然衛(wèi)星,即月球,繞地球一周的平均時間即平均公轉周期為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人造地球衛(wèi)星。由于衛(wèi)星飛行速度隨距地面的高度而變化,...
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被水覆蓋的面積大約是3.61億平方千米。地球總面積約為5.10072億千米,其中約29.2%(1.4894億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