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的意思是:晴天的西湖總是水波蕩漾,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水天一色,遠(yuǎn)山被籠罩在煙霧般的朦朧細(xì)雨中,別有一番滋味。若將這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無論是淡妝,抑或是濃妝都能夠襯托出西湖的美。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盀囦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yàn)檫@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shí),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
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shí)、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正、二月間。這兩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后二句,被認(rèn)為是對西湖的恰當(dāng)評語。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tuán)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yáng)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旨在贊美西湖美景。第一首寫詩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時與客共...
飲湖上初晴后雨意思: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
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般指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讹嫼铣跚绾笥甓住肥撬未膶W(xué)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贊美西湖美景,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第一...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詩意思: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yuǎn)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xiàn),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并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yuǎn)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顯,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
《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的意思是:晴天的西湖總是水波蕩漾,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水天一色,遠(yuǎn)山被籠罩在煙霧般的朦朧細(xì)雨中,別有一番滋味。若將這...
“飲湖上初晴后雨”意思: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開始的晴天和后來下的雨景色。釋義: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