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稱贊為“古今之盛軌”,后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
劉備是蜀國。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蜀國鼎盛時期占據(jù)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zhàn)后國力受損,后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qū)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軍事上蜀漢也常常占據(jù)主動,但后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司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滅。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后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東漢末年諸侯混戰(zhàn)的過程中創(chuàng)業(yè)屢遭失敗,先后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四方名士的尊敬,陶謙、劉表表態(tài)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yè),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tǒng)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于赤壁之戰(zhàn)后,先后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后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zhí)意發(fā)動對吳國的戰(zhàn)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安葬于惠陵。蜀漢未給劉備奉上廟號,漢國皇帝劉淵稱其廟號為烈祖。
1.建立蜀漢政權:劉備生活在東漢末年,當時天下大亂,他在劉焉的邀請下出任漢中郡的建議,並開始籌備在西南地區(qū)建立自己的勢力。后來他統(tǒng)一了四川并成立了蜀漢政權,自稱漢中王,建立起以成都為中心的國家。
2.建立聯(lián)盟與蜀漢抗曹:劉備在東漢末年,曹操勢力強大,劉備意識到自己需要尋找盟友才能與曹操抗衡。他先后與孫權和諸葛亮建立了聯(lián)盟關系,形成了東吳、蜀漢、荊州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對抗曹操。
3.征戰(zhàn)北方:劉備在聯(lián)盟建立后,開始與曹操勢力進行多次戰(zhàn)爭。他曾經多次北伐,但都未能攻克中原地區(qū)。其中最著名的戰(zhàn)役是赤壁之戰(zhàn),聯(lián)合孫權成功擊敗曹操的大軍,使得曹操無法進一步南下。
4.推崇德政:劉備在治理蜀漢期間,重視德治。他實施了徐州的“百姓樂業(yè)、生活安定”的政策,對百姓進行減稅減租,重修水利和修復農田。他還重視信任和尊重有才能的人,廣征賢才,尤其是聘請了諸葛亮為自己的謀士,使得蜀漢政權得到了很好的運營。
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2年,劉備受劉璋邀請帶兵入川。214年,劉備占據(jù)益州;219年進駐漢中,自稱漢中王。是年,留守荊州的關羽被孫權軍襲...
劉備和劉邪兩個人是叔侄關系。劉協(xié)和劉備都是劉邦的后代,他們二人雖然同宗,名為叔侄,但是關系特別遠。劉備之后稱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有漢室的血...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樹樓桑村)[130]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的性格特點是:寬仁忠厚、識人善用、禮賢下士、愛民如子、堅韌不拔等。劉備年輕時就喜歡結交朋友,對待朋友非常豪爽、真誠,因此許多英雄豪杰都愿...
劉備的性格特點:劉備仁政愛民的民本思想體現(xiàn)在他以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的品質來治理國家。他識人善用,寬恕愛惜人才,并且善...
劉備的性格特點是:寬仁忠厚、識人善用、禮賢下士、愛民如子、堅韌不拔等。劉備年輕時就喜歡結交朋友,對待朋友非常豪爽、真誠,因此許多英雄豪杰都愿...
劉備是一位仁君,他重視友情,好友相助。在亂世中,他心懷天下有仁德之心,重用豪杰,義薄云天。他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