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別:絕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較多,六言絕句極少。按格律要求的嚴格程度,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律詩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律詩句子字數整齊劃一,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1、句數固定:律詩對于句數和字數的要求較為嚴格,一般一首詩有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五字的稱為五言律詩,七字的稱為七言律詩。這八句中,兩句為一聯(lián),共有四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如果一首詩超過八句,就被稱為排律或長律。
2、押韻嚴格:律詩押韻嚴格,一般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律詩的押韻有固定位置,一般為偶數句押韻。正是因為這些有規(guī)律的韻腳,使律詩朗朗上口,易于吟誦。
3、講究平仄:律詩中的平仄有特定格式,講究粘和對,一般一聯(lián)內講對,兩聯(lián)間講粘。
4、要求對仗:律詩要求詩句對仗工整,語法相同,一般情況下,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必須對仗,如果這兩聯(lián)沒有對仗,或者對的不好,就不能稱為律詩。
按格律要求的嚴格程度,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1、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特點,講究平仄,押韻嚴格。
2、古絕,即古絕句,是和律絕對立的一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是有些詩人不愿受格律約束而創(chuàng)作的。
但古絕和律絕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后,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七言絕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為著名。原文如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不是律詩,更非七律。樂府,指自兩漢至南北朝由當時的樂府機關所采集或編制的用來人樂的詩歌。樂府本是漢朝設立的一個機構...
《望岳》不講格律,不符合近體詩的平仄(平聲和仄聲)規(guī)格,所以不是律詩,而是古體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
律詩在對仗時句法要相同,通常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松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
律詩和絕句的發(fā)源不同: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fā)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時期。絕句源于漢及...
五言絕句與五言律詩在發(fā)展歷程、簡稱和句數、平仄對仗要求上都有所不同。五言絕句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源于漢魏樂府古詩。而五言律詩至初唐沈佺...
律詩和絕句最簡單直觀地區(qū)別是:律詩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詩,絕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