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該作品真實記錄了埃德加·斯諾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紅星照耀中國》記述了埃德加·斯諾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即后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通過采訪、對話和實地考察后的所見、所聞、所感,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陜北,斯諾采訪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如彭德懷、林伯渠、鄧發(fā)、徐海東等。斯諾描述他們的言談舉止,追溯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和青少年時代,試圖從其出身和成長經歷中,找尋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此外,斯諾還深入紅軍戰(zhàn)士和根據(jù)地老百姓之中,對共產黨的基本政策、軍事策略,紅軍戰(zhàn)士的生活,以及陜北根據(jù)地的社會制度、貨幣政策、工業(yè)和教育等情況做了廣泛的調查。
埃德加·斯諾,美國記者,于1928年到中國,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陜甘寧邊區(qū),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qū)的西方記者。
1.棲息在樹下的小鳥振一振兩翼,“刷”的一聲向遠處飛去了。
賞析:這個句子抓住小鳥展翅遠飛的動作進行描寫,準確寫出了雨后動物生機勃勃的樣子,給暫時平靜的絢麗畫面平添了動感,流露出作者歡快、喜悅的心情。
2.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心里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后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jié)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3.“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賞析:小草比樹木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勢;而樹木憑的是自身的優(yōu)勢,這里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地下森林的欣賞之情。
紅星照耀中國前三篇好詞摘抄及解釋:銅墻鐵壁: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與世隔絕:指與文明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罕至的...
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章探尋紅色中國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qū)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并且講述了張學良和...
紅星照耀中國推薦語:《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是關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西北革命時期陜,一部極具紀實性的新課程標準必讀書籍。不要問我為什么知道這...
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章探尋紅色中國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qū)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并且講述了張學良和...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筆記:1、第一章。探尋紅色中國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qū)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黨的秘密。并且講...
紅星照耀中國前三篇好詞摘抄及解釋:銅墻鐵壁: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與世隔絕:指與文明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罕至的...
紅星照耀中國摘抄好句:1、 只有當你了解中國的歷史在過去四分之一的世紀中所經過的那種突出的孕育過程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能得到答復。這一孕育的合...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斯諾通過對領導人和普通民眾的觀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紅區(qū)黨組織、各種文件、會議等內容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