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及池魚”的上一句是“城門失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意思是城門著了火,人們用護城河的水救火,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辜地被牽連而遭受災(zāi)禍或損失。
關(guān)于這個寓言流傳著這樣兩個版本,在其中一個版本里,池仲魚是一個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國城門的旁邊,有一天城門突然著火了,火勢隨風(fēng)蔓延很快就燒到他的家里,池仲魚的家因為這場火而被燒毀了,而池仲魚在冒火搶救家里的財物時,不慎也被燒死了。
另外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宋國的都城外有一扇可以關(guān)閉的城門。這道城門堅不可摧。每當(dāng)有外敵入侵時,宋國的軍民將城門一關(guān)就可保護城內(nèi)百姓的安全。城門前有一條護城河圍繞著這座城市,河里生活著許多魚兒。護城河的水是城里唯一的水源。
有一天,城門不慎失火,火勢很大,不一會兒城門上就冒起了滾滾濃煙。人們大驚失色,紛紛從城門里跑出來。由于附近沒有水源,為了救火,人們只好趕緊從護城河里打水救火。他們有的端木盆,有的挑水桶,來來回回在城門前穿梭著,把手里的水一點點往城門上潑。這樣一來,護城河里的那些魚兒可給害苦了。它們不是被人們從河里舀起同水一同潑進烈火中燒死,就是自己掙扎出來落到地上摔死。后來,護城河的水被救火心切的人提干了,那些沒被舀進火里的魚,也難逃一死,旱死在干涸的河床上。
說明了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聯(lián)系的普遍性使池魚和城門之火這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事物發(fā)生了關(guān)系。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著火,于是人們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因河流干涸而死。形容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出自:北齊·杜弼《檄梁文》。
如果一件事物能使另一件事物發(fā)生改變,那么這兩件事物便有聯(lián)系。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lián)系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整體。魚離不開水,水能滅掉城門的火,這就構(gòu)成了間接聯(lián)系,而且這個聯(lián)系不能人為改變。
原文:
“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迸f說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
白話譯文:
城門著火,災(zāi)禍降臨護城河中的魚。過去的時候有一個老的傳說:池仲魚,是一個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國城門旁。城門突然著火,火蔓延到他的家里,池仲魚被燒死了。
此文出自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
“猿鳥亂鳴,夕日欲頹”的上一句是:“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下一句是:“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出自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答謝中書...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句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薄洞鹬x中書書》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謝中書(謝徽)與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酒助興,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散作滿河星上一句:微微風(fēng)簇浪。這句詩出于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一詩。全文: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fēng)簇浪,散作滿河星。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
上一句是簫鼓追隨春社近,意思是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dāng)時...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于《鵲橋仙·纖云弄巧》?!儿o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jié)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
“月是故鄉(xiāng)明”上一句是“露從今夜白”。其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詩《月夜憶舍弟》,這首詩寫于安史之亂以后,到處都是硝煙戰(zhàn)火,百姓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