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原文如下: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原文: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一作:辯)
翻譯: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中所想遠(yuǎn)離世俗,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yuǎn)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jié)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dá)。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yuǎn)地自偏”,只要內(nèi)心能遠(yuǎn)遠(yuǎn)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么即使處于喧鬧的環(huán)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xiàn)匡時濟世的抱負(fù)。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中的“心遠(yuǎn)”是遠(yuǎn)離官場,更進(jìn)一步說,是遠(yuǎn)離塵俗,超凡脫俗。排斥了社會公認(rèn)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xué)思想。這種哲學(xué)可以稱為“自然哲學(xué)”,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四句敘寫詩人歸隱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東籬邊隨便采菊,偶然間抬頭見到南山。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jié)伴而還。詩人從南山美景中聯(lián)想到自己的歸隱,從中悟出了返樸歸真的哲理。飛鳥朝去夕回,山林乃其歸宿;自己屢次離家出仕,最后還得回歸田園,田園也為己之歸宿。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娔﹥删?,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lǐng)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里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閑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
《卜算子·詠梅》翻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jīng)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fēng)雨的摧殘。梅花并...
蒹葭翻譯:河邊蘆葦密又繁,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的意思為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這句話出自周敦頤的《愛蓮說》,是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中“于”的意思:到了,在或處于某個狀態(tài)?!爸劣谙乃辶?,沿溯阻絕”出自酈道元的《三峽》,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夏天江水漫...
《登飛來峰》翻譯: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兜秋w來峰》原文:飛來山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比娛撬未K軾所寫的《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chǔ),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翻譯:在柳絮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biāo)尉,要經(jīng)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fēng)一直陪...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