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涸唬骸拔乙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币粌涸唬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原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
孔子到東方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绷硪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p>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的知識淵博呢?”
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探求和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追求真理的可貴精神。以及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家,尚且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此看來,知識是無窮盡的,什么人都應(yīng)該不間斷的學習,不放棄探求。
后來又有文章解釋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因為早上太陽角度低,折射率受大氣層影響,顯得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
《兩小兒辯日》的科學解釋:早晨的太陽看上去比中午大是因為早晨陽光進入大氣層折射角比較大,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陽的像,所以會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陽大很多。中午比早晨熱是因為中午時太陽光是直射在地面上,太陽光直射時,地面和空氣在相同的時間里、相等的面積內(nèi)接受太陽的輻射熱較早晨太陽光斜射時多,因而受熱最強。所以中午比早晨時熱。
陸績懷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歷法。績年六,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令人出橘食之。翻譯:陸績,他是三國時期的吳國...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卑l(fā)而視之,寂無所有,...
韓娥善歌文言文翻譯:以前韓娥向東到齊國去,缺糧,經(jīng)過齊國都城雍門時,買唱求取食物。已經(jīng)離開但余音還在城門中梁繚繞,三日不斷,聽過她唱歌的人都...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翻譯: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句話出自酈道元《三峽》。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
鷸蚌相爭文言文翻譯:趙王將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的時候,經(jīng)過易水,看見一只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有一只鷸鳥,伸嘴去啄...
玄鶴獻珠文言文翻譯:從前,有一個人叫會參,他非常孝順。有一天有黑鶴被射手射傷,會參收養(yǎng)了他們。為他們療傷。痊愈后便放了他們。不久,黑鶴們夜里...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譯: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譯:范仲淹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里生活貧困、沒有依靠。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責任。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