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盡晚回舟”的下一句是:“誤入藕花深處”,詩句出自宋代李清照所著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此為憶昔之詞,非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鳌@钋逭帐藲q之前到汴京,二十四歲時,翁舅趙挺之被罷相,不久她便隨丈夫趙明誠“屏居鄉(xiāng)里十年”,離開京城到了青州,也離開了與她有詩詞唱和之誼的前輩晁補之、張耒等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應(yīng)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jīng)]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此詞是記游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俺S洝眱删淦鸸P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俺S洝泵鞔_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俺磷怼倍謪s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
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么,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diào)優(yōu)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解釋:堅信乘風(fēng)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此句表現(xiàn)出詩...
綠樹村邊合下一句是青山郭外斜。作品描述了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fēng)光之中,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樂趣的情景,抒發(fā)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
“喜結(jié)良緣”的下一句是佳偶天成,喜結(jié)良緣在古代也就是指把兩個人的緣份到了就結(jié)合在一起。與喜結(jié)良緣相似的祝福詞有相濡以沫、白頭到老、永結(jié)同心、...
何可言,何能言,何處言下句是何時言,何必言,言而言之無可言。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可以說,什么又能說,什么地方可以說,什么時候說,什么是可以說...
十年寒窗苦讀下一句是一舉成名天下知。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他以“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精神,來激勵讀...
可以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不敢茍同”意思是:不敢隨便地同意,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tài)度。意思是: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表明對同...
這就是完整的一句,沒有下句了?!吧嫌刑焯?,下有蘇杭”,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吳郡志》:“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币馑际侵柑焐咸焯檬亲蠲?..
這句話屬于網(wǎng)絡(luò)用語,可接如下語句:1、“萬水千山總是情,水天相連我和你,忙碌著保重身體,快樂中享受生活?!?、“萬水千山總是情,借我兩百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