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歷史人物是諸葛亮、劉備、關(guān)羽、張飛。劉備帶關(guān)羽張飛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遠游;第二次仍未見到劉備便留下書信抱著未見到孔明之遺憾冒雪返回;第三次諸葛亮在午睡劉備等他睡醒更衣后才終得相見,諸葛亮被劉備感動答應(yīng)出山。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xué)家。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后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漢昭烈廟為之紀(jì)念。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諸葛亮少有大才,自比管仲,樂毅,謀定而思動,希望自己聞達于諸侯、留名在青史,于茅廬中等待劉備,最終兩個達成協(xié)議雙雙把家還。...
三顧茅廬是說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dāng)時屯兵新野的劉備,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屋拜訪,最終以誠心打動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典故最早見于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
三顧茅廬的故事簡介:三顧茅廬是指劉備帶著大將關(guān)羽、張飛,三次到臥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
三顧茅廬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guān)典故最早見于諸葛亮《出師表》。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顧茅廬”來...
三顧茅廬開頭是寫了劉備和張飛的對話,用了語言描寫,作用是表現(xiàn)劉備性格的大方,沉著,為天下著想,仁愛。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塑造成一個賢德的...
《三顧茅廬》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講的是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書中我們得知劉備求賢若渴,有鴻鵠之志,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多次上門...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劉備。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