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最早出自戰(zhàn)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指買了裝了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外貌只能體現(xiàn)他的一小部分,要是從這一點來評價一個人,那你的評價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原文:
楚人有賣某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緝以翡翠。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買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注釋:
[1]為(Wéi):制做。木蘭:一種高級木料。柜:這里指小盒。
[2]桂椒:香料。
[3]綴(zhuì):點綴。
[4]玫瑰(méigui):一種美麗的玉石。
[5]緝:裝飾邊沿。翡翠(fěicuì):一種綠色的'美玉。
[6]櫝(dú):小盒。還:退回。
[7]鬻(yù):賣。
翻譯:
有個楚國商人在鄭國出售珍珠。他用木蘭名貴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還用珠寶、玫瑰、翡翠來加以裝飾。
一個鄭國人買走了這個盒子,卻把珍珠還給了他。這真是善于賣盒子,不能說是賣珍珠啊。
買櫝還珠出自《韓非子》,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俄n非子》 是在韓非子逝世后,后人輯集而成的。據(jù)《漢書·藝文志》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逼獢?shù)、卷數(shù)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并無殘缺。
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但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是會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就像那個鄭人一樣,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卻忽略了真正有價值的“珠寶”。與人交往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外貌只能體現(xiàn)他的一小部分,要是從這一點來評價一個人,那你的評價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而大多數(shù)人的長處并不只是體現(xiàn)在他的外貌。那些有著宏圖大志的人,外貌并不一定出眾。所以,我們要清楚地記得: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明艷動人,有價值的朋友不一定相貌出眾,摘下眼鏡,睜大雙眼,看清楚表面下的本質(zhì),才是交往的基本法則。
買櫝還珠講的是有一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只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diào)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
買櫝還珠比喻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生活中要思考最該做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最不能做的是什么,自己的所長所短是什么,自己應當...
櫝還珠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戰(zhàn)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指買了裝了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在句中...
鄭國人兩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棄了珍貴的珠寶??梢姡鍪虑楸仨氈鞔畏置?,不能像買櫝還珠的人那樣,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質(zhì)。...
為:制做。木蘭:一種高級木料。柜:這里指小盒。桂椒:香料。綴:點綴。玫瑰:一種美麗的玉石。櫝:小盒。還:退回。鬻:賣。緝:裝飾邊沿。翡翠:一...
買櫝還珠的意思是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買櫝還珠最早出自戰(zhàn)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指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
買櫝還珠的啟示:告誡人們做事應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顛倒主次,做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注意內(nèi)容,否則只能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