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答應;允許。出處:《出師表》中“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動詞:贊同。出處:《愚公移山》中“雜然相許”。動詞:期望。出處:《書憤》中“塞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鬃已先斑”。名詞:處所。出處:《五柳先生傳》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1、“許”是動詞時,其不同意思如下:
1) 本義:應允,許可。例如:說文》:許,聽也?!栋?,聽從其言也。又如:《呂氏春秋·首時》:王子許。注:“諾也?!痹偃纾骸蹲髠鳌る[公元年》: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2) 同意,贊同。例如:《三國志·諸葛亮傳》:每自比于管仲、 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3) 事先答應給予。例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
又如:《紅樓夢》: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
4) 期望。例如:宋·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5) 相信。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則王許之乎?趙岐注:“許,信也?!?/p>
6) 給予;奉獻。例如:《史記·剌客列傳》: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
2、“許”是名詞時,其不同意思如下:
1) 處所,地方。例如:《西廂記諸宮調(diào)》:地里又遠關(guān)山阻,無計奈,謾登樓,空目斷,故人何許?又如:明·魏禧《大鐵椎傳》:不知何許人。
2) 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姜姓。戰(zhàn)國初期為楚所滅。一說滅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
3) 許昌的簡稱。例如:許都(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許昌,稱許都。即今河南省許昌縣)
4) 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例如: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如是十許字。又如:《聊齋志異·促織》:引之長丈許。
1、[動詞] 許:應允,認可。
【例句《尚書?金縢》:“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p>
2、[動詞] 許:佩服;稱贊。
【例句《后漢書?鄭玄傳》:“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shè)異端,百家互起。”
3、[動詞] 許:相信。
【例句《孟子?梁惠王上》:“則王許之乎?”
4、[動詞] 許:預先答應給予。
【例句《觀長安城圖》:“許國雖堅鬢已斑,山南經(jīng)歲望南山?!?/p>
5、[動詞] 許:家長為女子做主,與人訂婚。
【例句《送大理封主簿五郎序》:“鄭氏伯父京書至,女子已許他族,親事遂停?!?/p>
6、[動詞] 許:期望。
【例句《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p>
7、[助詞] 許: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左右”“上下”。
【例句《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p>
8、[名詞] 許:處;地方。
【例句李白《楊叛兒》:“何許最關(guān)人?烏啼白門柳?!?/p>
9、[名詞] 許:周代諸侯國名。故地在今河南許昌東。
【例句《詩經(jīng)?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稚且狂?!?/p>
10、[名詞] 許:許昌的簡稱。
【例句《后漢書·荀彧傳》:“及帝都許,以彧為侍中,守尚書令?!?/p>
具備;完備?!秳駥W》:“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饼R全;周詳;周到?!缎帕昃`符救趙》:“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薄盾睫 罚骸捌涫虏灰?..
到……去?!妒娚接洝罚骸坝嘧札R安舟行適臨汝。”<動>出嫁;嫁?!犊兹笘|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lt;動>適...
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wěn)”如: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抄破歌》)用作動詞,意為“bai安身”“養(yǎng)生”如:衣食所安,弗敢...
<名>事故;變故?!睹献?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故?!薄秷髣⒁徽蓵罚骸班l(xiāng)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lt;名>緣故...
初三英語基礎(chǔ)差要積累詞匯量,《蝶變初中英語必背詞匯》這本書針對初中英語單詞,以口袋書的形式編排,完整包含初中教材七年級至九年級的課標1600...
<動>喜愛.《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lt;形>親愛的;心愛的.《柳毅傳》:“見大王愛其女牧羊于野?!?lt;動...
文化課是許多藝考生不可磨滅的痛苦。數(shù)據(jù)顯示,藝術(shù)文化課程的上線率不到專業(yè)課程上線率的一半。近年來,藝術(shù)考試政策不斷變化,文化課比例逐年上升。...
上海一模二模就是初三中考前得第一次模擬統(tǒng)考(以一個教學區(qū)為單位,統(tǒng)考一張試卷)和第二次模擬考試。其中一摸、二模的成績可以作為將來中考可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