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院試是縣級別的考試,考中后稱“秀才”。鄉(xiāng)試是地方和上省級別的考試,及格者稱“舉人”。會試是全國級別的考試,在鄉(xiāng)試的基礎上開展的,考中后稱“貢士”。殿試在會試后當年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quán)歸于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于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qū)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舍三個顯著的特點??婆e制從隋朝大業(yè)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jīng)歷了1300年。
唐貞觀年間,詔顏師古、孔穎達、王恭等撰《五經(jīng)正義》。唐科舉有明法科,永徽四年編成《唐律疏議》。唐明算科,試九章算術、海島算經(jīng)、夏侯陽算經(jīng)等。武則天朝開武舉。玄宗開道舉。《開成石經(jīng)》始刻于唐太和七年(834)十二月,有周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共十二種,計650252字。
八股文是文體形式,《明史·選舉志》:“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jīng)命題試士。”“其文略仿宋經(jīng)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痹械馈冻稍牢男颉罚骸皶r文雖云小技,要亦有抒自性靈、不由聞見者?!?/p>
科舉從開創(chuàng)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后一屆科舉考試結(jié)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經(jīng)歷一千二百余年??婆e制度是封建時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tǒng)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正當發(fā)展成熟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在科舉制度發(fā)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時期,其積極性還占主導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隨著封建專制的非人道發(fā)展,科舉的消極性越來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文化創(chuàng)造能力每況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后期的科舉制度使儒學成為統(tǒng)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但導致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
科舉制度導致官場腐敗。科舉制度隨著歷史車輪的推進,出現(xiàn)了科舉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親師的教育又造成了師門關系的盛行。這樣造成了嚴重的師門裙帶關系現(xiàn)象。這些師門關系在官場中互相拉幫結(jié)派,并且官官相護。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縣試、府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婆e制度是古代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鄉(xiāng)試第...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發(fā)布“上諭”,宣布 “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國歷史上延...
唐代的科舉分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即每年舉行的定期考試,考試科目一般為秀才、明經(jīng)、進土、明法、明算等科,其中明經(jīng)、進士兩科最為重要。制舉即皇帝...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婆e考試四個等級分別為童生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初中英語比較好的教輔書有《蝶變英語閱讀與完型》《蝶變單詞》《新教材完全解讀》《閃記中考1600詞》《一本涂書》等等,選擇好的英語教輔圖書資料...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天干地支是指一種表示時間的系統(tǒng)。天干是中國歷法的一部分,用來記錄年份和紀年,而后來發(fā)展出的四柱八字預測術進一步豐富了...
讀作是大寫。讀作一般來說數(shù)字要寫大寫的,如數(shù)字大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例如:10000讀作:一萬;1234讀作:一千兩百三十...
在近代,被人們所公認的大勢至菩薩的化身,便是著名高僧印光法師。大勢至菩薩摩訶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尊稱大精進菩薩,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