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意思是嘴唇?jīng)]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關(guān)系多指兩個鄰國十分密切。接下來分享唇亡齒寒的意思和典故,供參考。
公元前700年左右,晉國擬定了并吞虢國的軍事計劃。兩國之間,有虞國相隔,虞國成了晉國伐虢的障礙,晉獻(xiàn)公打算向虞國借路,又擔(dān)心遭到虞國拒絕,為此,他向大夫荀息問計。
荀息獻(xiàn)計說:“虞國國君很貪財,我們可以把屈地產(chǎn)的名馬和垂棘開采的寶玉送給他一些,作為借路的禮物,他一定會答應(yīng)的?!?/p>
獻(xiàn)公不無擔(dān)憂地問:“寶玉只有一塊,駿馬只有一匹,都是我最珍愛的東西,如果他收了禮物,又不肯借路,我們怎么辦?”
荀息說:“作為國君,他不會如此處理問題,只要他收下禮聘,肯定會借路。只要他肯借路,您送給他的駿馬和寶玉不過暫時由他觀賞代為保管而已,就好像把寶玉從內(nèi)室放到外室保存,駿馬從圈里牽出圈外放養(yǎng)一樣,回兵時順路滅掉虞國,寶物不還照舊是您的嗎?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呢?”
獻(xiàn)公聽了,認(rèn)為這番話很有道理,立即派人攜帶禮品到虞國借道,虞國國君見寶玉光彩奪目,駿馬神形俱佳,心中大喜,痛快地答應(yīng)了晉國的借道要求。
虞國的大夫?qū)m之奇聽了晉國使臣的要求,一眼便看穿了晉國的陰謀,他對虞國國君勸阻說:“晉國是個大國,絕不會白白送給我們的禮物,俗話說‘無功受祿是件不吉利的事情’。
虢國與我們一向友好,兩國關(guān)系就像嘴唇和牙齒一樣,齒落唇凹,唇亡齒寒,必須互相照應(yīng),誰也離不開誰。虢國和虞國都是小國,之所以至今沒有被吞并,原因就在于兩國的相互支持,互為唇齒。我們借道給晉國,那么虢國必亡,虢國早晨被滅掉,到了晚間,虞國也就不存在了。您怎么能因貪圖兩件用處不大的寶物而毀掉整個國家呢?“
虞國國君認(rèn)為事情絕對不會像宮之奇預(yù)料的那樣可怕,認(rèn)為宮之奇詭言聳聽,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于是荀息奉獻(xiàn)公之命率領(lǐng)晉軍橫穿虞國,直撲虢國,一戰(zhàn)而勝,然后統(tǒng)得勝之軍路經(jīng)虞國時,順手牽羊摟草打兔子,把虞國一舉滅掉,虞國君臣全部被俘獲。從此,虢、虞二國在列國之中永遠(yuǎn)消失了。
唇亡齒寒:唇?jīng)]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fù)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p>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
近義詞:榮辱與共、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勢不兩立。
唇亡齒寒的意思時嘴唇?jīng)]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關(guān)系(多指兩個鄰國)十分密切。這個成語出處是《左傳》。
唇亡齒寒,唇?jīng)]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接下來分享唇亡齒寒的意思典故及造句。
唇亡齒寒的意思是唇?jīng)]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接下來分享唇亡齒寒文言文翻譯和啟示。
?唇亡齒寒的意思是唇?jīng)]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出自《左傳·僖公五年》。
?唇亡齒寒的故事告訴我們聯(lián)盟合作的重要性,但也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貪圖小便宜終將自取滅亡,人心可以向善但也不要忘了人性惡的一面。
唇亡齒寒文言文翻譯:晉獻(xiàn)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fā)它的野心,對入...
?唇亡齒寒的意思是唇?jīng)]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接下來分享唇亡齒寒的意思和典故。
唇亡齒寒的故事告訴我們聯(lián)盟合作的重要性,但也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貪圖小便宜終將自取滅亡,人心可以向善但也不要忘了人性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