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學(xué)過聞雞起舞的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本文整理了聞雞起舞文言文翻譯及原文,歡迎閱讀。
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和劉琨一起擔(dān)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一起睡覺,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不吉祥的叫聲?!庇谑瞧鸫参鑴?。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dān)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quán)力,自相殘殺,于是就讓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F(xiàn)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人人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王您果真能夠派遣將領(lǐng)率兵出師,讓像我一樣的人統(tǒng)領(lǐng)軍隊來光復(fù)中原,全國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fēng)響應(yīng)的人!”
司馬睿一向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讓祖逖擔(dān)任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lǐng)他的私人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而再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這江水一樣有去無回!”于是駐扎在淮陰,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
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quán),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fēng)響應(yīng)者矣?!?/p>
睿素?zé)o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選自《資治通鑒》)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東晉軍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陽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并于西晉末年率親黨避亂于江淮。后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率部北伐。
祖逖所部軍紀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yīng),數(shù)年間收復(fù)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zhèn)西將軍。但朝廷卻因他勢力強盛,對他非常忌憚,還派戴淵相牽制。大興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內(nèi)明爭暗斗,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yè)也因祖逖之死而功敗垂成。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出自《晉書·祖逖傳》。
聞雞起舞的意思是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出自宋·松洲《念奴嬌·題鐘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p>
東晉時,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簿,?;ハ嗝銊钫褡?。半夜聽到雞鳴,立即起來舞劍。語出《晉書·祖逖傳》。后以“聞雞起舞”比喻及時奮發(fā)。
聞雞起舞的意思是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聞雞起舞的道理: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有毅力堅持。只要...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出自《晉書·祖逖傳》。
?聞雞起舞的意思是指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下面小編分享聞雞起舞的意思及典故,供大家參考。
祖逖東晉軍事家,祖逖在擔(dān)任司州主簿時,一次,祖逖半夜聽到雞叫,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然后便到院子里練武。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出自《晉書·祖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