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項羽。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tǒng)治。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lǐng)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zhèn)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于巨鹿南數(shù)里的棘原,并修筑兩側(cè)有土墻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余率軍數(shù)萬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lǐng)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里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p>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zhàn)以后再說?!彼謱椨鹫f:“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里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p>
項羽說:“現(xiàn)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里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jīng)把他處死了?!?/p>
于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tǒng)統(tǒng)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的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項羽。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姬姓,項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人。秦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杰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發(fā)動吳中起義,反抗秦朝。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突圍烏江,最后霸王別姬,自刎于烏江。
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quán)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背水一戰(zhàn)意思是背后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zhàn)。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接下來分享具體的破釜沉舟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項羽。這個成語常表示下定決心,為取得勝利準備犧牲一切。故事的出處是《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與秦兵打仗,領(lǐng)兵過河后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表示不勝利不生還。后比喻下定決心徹底干一場,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項羽。破釜沉舟的意思是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項羽與秦兵打仗,領(lǐng)兵過河后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表示不勝利不生還。后比喻下定決心徹底干一場,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接下來小編分享破釜沉舟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lǐng)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zhàn)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