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下面整理了《滕王閣序》駢文的特點,供大家參考。
全篇采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即一句之中,平節(jié)和仄節(jié)交替;上下聯(lián)之間,平節(jié)與仄節(jié)相對。下面舉幾個句式。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對偶句抑揚頓挫,富于樂感,富于詩意。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gòu)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此句最佳處在于聲色相依,閉目遐思,仿佛耳邊尚能聽到“孤鶩”凄鳴之音,佐以水天一色的背景,韻味天成。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2.“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tài),表現(xiàn)樓臺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傲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xiàn)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p>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蓖醪诖嘶?,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在文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山繪水,將讀者帶入一種絕妙的佳境。景情結(jié)合法、色彩變化法、詩畫統(tǒng)一、虛實相間法等。文章前半部分側(cè)重...
文章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感染力,表面上看起來《滕王閣序》是在記錄所發(fā)生的事件,但也是作者傾訴自我、自我表達的機會。節(jié)奏鏗鏘,抑揚頓挫,兼具文學性和...
《滕王閣序》全文行思縝密,緊扣題目,不拘一格,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接下來分享滕王閣序名句摘抄。
高一年級學的,《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shù)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駢文名篇,唐代詩人王勃所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fā)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滕王閣序,原題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初唐詩人王勃的作品。唐高宗上元二年,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竣工,舉行盛大宴會慶祝...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意思是,越處于窮困的境地中,越要有堅定的意志,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這句話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全文由地理人文的敘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繪,再由美景轉(zhuǎn)到抒情,緊密聯(lián)系,轉(zhuǎn)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