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農》的內容概括小編已經為大家找來了,請小伙伴們接著往下看吧。
范愛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與1926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敘述自己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被受迫害的遭遇,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倔強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從《范愛農》一文的字里行間,我們分明可讀出魯迅先生對辛亥革命這一重大事件的深刻反剩魯迅認為革命只能是“立人”的手段之一,手段和目的的關系是不能顛倒的。魯迅希望通過政治革命掀翻人肉宴席,而不是為了掀翻舊桌子又擺上一張新桌子,或者只是調整一下享用這宴席的食客的座次。因此,魯迅決不一般地支持或否定革命。
革命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它是否能推動人的解放而對社會的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我們還分明看到了魯迅從對范愛農的悲劇開始了新的救國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找來的范愛農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孔乙己是貧困潦倒的知識分子。在書中,孔乙己是一個知識分子,滿口“之乎者也”,但是他很窮,還竊書,說過“讀書人的事,怎么能叫竊,”被人嘲笑,他...
實然:是說事物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但不同于現實性(現實性指其有合理性和客觀性);應然:就是應該是怎么樣的意思,比如說這件事,就應該是那樣的結果...
亟需和急需的區(qū)別在于:釋義不同:亟需:急切需要,缺點亟需糾正。急需:緊急需要;側重點不同:亟需:側重強調客觀上的需要和迫不及待。比如:缺點亟...
督察和督查的區(qū)別:意思不同:督查:監(jiān)督,檢查。不及物動詞,更強調這一行為。督察:監(jiān)督警察的職業(yè)。名詞。作動詞用時,包涵更嚴密的調查過程,較為...
大量閱讀文章,雜志,背古詩;在學習文章時,要注意老師如何對文章的段落,主旨,個別句子和詞進行分析,有一些固定方法;要記下老師的分析,和自己的...
開頭語段的作用:開篇點題,統(tǒng)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結尾語段的作用: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
不重視閱讀。要知道,學好語文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閱讀。閱讀就是影響孩子語文成績的關鍵點,想要提升孩子的成績,一定要從閱讀開始。不積累素材。俗話說...
一丘之貉與一丘之壑兩者詞義不同,一丘之貉比喻彼此一樣都是壞人,沒有差別。一丘之壑是指古時隱士居住的地方,即退隱在野,也指一山一水。一丘之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