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級的課文,其作者是宋代文學(xué)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紤]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賞明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有多少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啊!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做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xué)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是幾年級學(xué)習(xí)的,感謝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月光照進屋內(nèi),我高興地起床去散步。想到無人同游,我便去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睡,我們便在庭院中散...
這句話是倒裝句,屬于倒裝句中的定語后置句,原句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意為: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的閑人罷了。出自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蘇...
《記承天寺夜游》的創(chuàng)作背景小編已經(jīng)為大家找來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吧。
《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古文。本文整理了白話譯文,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古文。本文整理了白話散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一方面自己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貶官到黃州的好友,想一同賞月。蘇軾,北宋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