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五月天|综合专区亚洲无|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全國

        當前位置:

      • 熱門地區(qū):
      • 選擇地區(qū):
      • ×
      當前位置: 初三網(wǎng) > 初中語文 > 語文知識點 > 正文

      紀傳體是什么意思

      2021-07-31 11:32:57文/勾子木

      紀傳體,是亞洲史書的一種形式,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體裁。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jīng)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

      紀傳體是什么意思

      紀傳體代表作

      史記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后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chuàng)作。該著作前后經(jīng)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余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余字?!妒酚洝芬?guī)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后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查看更多【語文知識點】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