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格式問題此試題可能會出現(xiàn)亂碼的情況
為了方便您閱讀請點擊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宜賓市中考歷史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三分,共40分)
1.“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边@說明了大運河開鑿的重大意義是( )
A.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 B.促進了經(jīng)濟交流
C.促成了貞觀之治????????????? D.加重了人民負擔
2.飽受爭議的揚州曹莊隋煬帝墓高票入選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下列說法與隋煬帝無關的是( ?。?/p>
A.在位期間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B.滅掉了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統(tǒng)一了全國
C.統(tǒng)治后期暴虐無道,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
D.正式設置進士科,按照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3.“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唐太宗由此吸取教訓采取的做法是( ?。?/p>
A.戒奢從簡????????????? B.虛心納諫????????????? C.輕徭薄賦????????????? D.科舉選才
4.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了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
①都是在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時出現(xiàn)的? ②統(tǒng)治者都注意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 ④都重視生 產(chǎn)技術的改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宜賓市中考歷史)“唐太宗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規(guī)定:凡不愿服勞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絹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絹三尺,這叫作庸…此外,唐太宗還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如 627 年,山東遇大旱,他下令免除當年租稅.628 年關中發(fā)生旱災,次年他又命免去關中兩年租稅.”唐太宗“以庸代役,減免賦稅”的根本目的是( ?。?/p>
A.保證農(nóng)民的耕作時間
B.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使農(nóng)民生活安定
C.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D.鞏固唐朝的統(tǒng)治
6.后人贊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結合唐初盛世創(chuàng)立,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
①武則天時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繼續(xù)發(fā)展 ②為唐朝盛世來臨起到承前啟后作用 ③國內(nèi)安定,未曾有政局動蕩 ④唐朝基本國策具有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七》中杜甫《北征》:“煌煌太宗業(yè),樹立甚宏達?!毕铝心苡∽C的史實是( ?。?/p>
A.修筑大運河????????????? B.貞觀之治
C.開設進士科????????????? D.派鑒真東渡日本
8.唐代詩人陸龜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形容素雅潤的唐代某種瓷器,你知道這是對下列哪種瓷器的由衷贊美嗎?(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鎮(zhèn)瓷器
9.“開元初,四方豐稔,城鎮(zhèn)商鋪林產(chǎn),客商如云.丁壯之夫,不識兵器.”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 ?。?/p>
A.隋煬商?????????????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0.下列詩句中反映古代選官制度的是( ?。?/p>
A.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B.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C.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
D.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11.有人曾經(jīng)中肯地評價科舉制:“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往,烏聚云合?!笨婆e制從隋朝的誕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滅亡,歷時l3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婆e制度在隋唐時期的影響是( ?。?/p>
①收貴子弟無論優(yōu)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如圖是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廟.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當?shù)厝嗣駷榧o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經(jīng)此地,向當?shù)厝嗣駛鞑ブ性幕?,造福于當?shù)囟ǎ铝邢嚓P表述正確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終目的地是邏些?
③當時吐蕃的贊普是松贊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宜賓市中考歷史)下列有關唐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交往聯(lián)系的史實,不正確的是( ?。?/p>
A.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qū)先后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B.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另一贊普
C.唐玄宗冊封過回紇、南詔、粟末靺鞨的首領
D.“和同為一家”是吐蕃贊普給唐朝皇帝上書中的話
1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帝國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中外文化雙向交流、共享繁榮,下列事件能佐證這一現(xiàn)象的是( ?。?/p>
①和親結盟??? ②鑒真東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來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眾生……”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請你判斷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是( )
A.玄奘西行天竺????????????? B.鑒真東渡日本????????????? C.張騫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6.小明同學制作了一張知識總結卡片,在卡片的橫線處應當填寫的內(nèi)容是( ?。?/p>
①唐朝先進的經(jīng)濟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mào)港口
③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⑤唐太宗創(chuàng)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唐詩中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而杜甫的詩沉郁悲愴,語言凝重,導致二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主要原因是( ?。?/p>
A.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對祖國的山河感受不同
18.唐朝時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以下對唐詩與唐朝詩人的描述中,不準確的是( )
A.唐詩內(nèi)容豐富、風格多樣,留世作品多
B.李白是以激情與浪漫著稱,彰顯了豪放之風
C.白居易的詩具有凝重與沉郁的風格、憂國憂民
D.杜甫有“詩圣”之名,其詩被稱為“史詩”
19.文學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呈現(xiàn)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詞是( ?。?/p>
A.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B.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D.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
20.(宜賓市中考歷史)“……又名千佛洞,有一千多個洞窟,它有如一座大型繪畫館,其四壁和頂上,滿繪絢麗多彩、形象生動的壁畫……描繪了××時期的社會繁榮景象。”對此判斷最準確的是( )
A.該石窟藝術代表宋代最高水平
B.它反映了秦朝時期的社會面貌
C.它承載反映了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D.它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28分)
21.材料一? 唐太宗說:“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p>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認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p>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關系比做什么?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從上述材料看出唐太宗認識到了什么問題?
材料三? 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庇墒嵌觊g,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
(3)用經(jīng)濟方面的具體史實說明唐太宗是如何實踐材料三中的“存百姓”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間”的統(tǒng)治獲得了怎樣的譽稱?
材料四? 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p>
(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材料四中唐太宗“終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材料一:科舉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北宋的呂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將其母子趕出家門,長期居住在一個山洞里過著饑寒生活,他發(fā)奮讀書而高中狀元,極善理財治國,成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錄取的進士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說明了科舉制有什么積極之處?它正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又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者實施科舉制的目的是什么?當時科舉制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是哪兩科?
(3)唐朝完善科舉制關鍵的人物是哪幾位?
(4)科舉制推行后產(chǎn)生了哪些積極影響?這種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發(fā)展人才戰(zhàn)略有何啟示?
三、(宜賓市中考歷史)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6分)
23.圖說歷史
(1)圖一與圖二中的人物分別是誰?他們出國前往的目的地分別是哪里?請分別說出他們?yōu)橹型饨煌龀龅呢暙I?
(2)圖一 圖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圖三反映了唐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一件友好關系的史實,你知道是哪一件史實嗎?這件事有何歷史意義?
(4)圖一、圖二和圖三分別體現(xiàn)出唐朝什么樣的對外政策和民族政策?這樣的政策對唐朝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四、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6分)
24.史料解析:貞觀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張玄素諫曰:“臣聞阿房成,秦人散……乾元畢工隋人解體……今時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殘之后,役瘡痍之人,費億萬之功,襲亡隋之弊……甚于煬帝遠矣。”“此役不息,亦同歸于亂耳?!鄙蠂@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庇谑橇T役。﹣﹣《貞觀政要》
(1).請仔細閱讀材料,歸納這位皇帝罷修乾元殿的原因?
詩歌欣賞:“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2)請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上詩歌是誰的作品?他的詩歌有何特點?
(3)判斷糾錯:唐玄宗說道:“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闭驗樗@種開明的政策,贏得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愛戴,被尊為“天可汗”,他為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設置了北庭都護府;和吐蕃聯(lián)姻,金城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加強了漢藏之間的友誼;他還重視發(fā)展科舉制,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出現(xiàn)了開元之治的盛世局面。
①錯誤 改正
②錯誤 改正
③錯誤 改正
④錯誤 改正 。
宜賓市中考歷史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三分,共40分)
1.“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边@說明了大運河開鑿的重大意義是( ?。?/p>
A.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 B.促進了經(jīng)濟交流
C.促成了貞觀之治????????????? D.加重了人民負擔
【考點】隋朝大運河.
【分析】本題考查隋朝開鑿大運河的重大意義.
【解答】材料的內(nèi)容是說明大運河的溝通南北,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意義.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隋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促進了沿岸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
故選B.
2.飽受爭議的揚州曹莊隋煬帝墓高票入選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下列說法與隋煬帝無關的是( ?。?/p>
A.在位期間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B.滅掉了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統(tǒng)一了全國
C.統(tǒng)治后期暴虐無道,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
D.正式設置進士科,按照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考點】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隋朝的有關內(nèi)容.
【解答】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楊堅掌握了大權,581年,楊堅建立了隋朝,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了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統(tǒng)一了全國.
故選B.
3.“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碧铺谟纱宋〗逃柌扇〉淖龇ㄊ牵ā 。?/p>
A.戒奢從簡????????????? B.虛心納諫????????????? C.輕徭薄賦????????????? D.科舉選才
【考點】唐太宗的納諫和用人.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太宗虛心納諫的有關內(nèi)容.
【解答】分析題干,注意關鍵詞“臣下鉗口”,隋煬帝“不聞其過”.所以吸取這一教訓后,注重的是善于聽取正確意見,虛心納諫.
故選B.
4.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了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p>
①都是在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時出現(xiàn)的? ②統(tǒng)治者都注意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 ④都重視生 產(chǎn)技術的改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點】文景之治;貞觀新政和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分析】本題考查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共同原因.
【解答】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共同原因都是在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時出現(xiàn)的,統(tǒng)治者都注意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都重視生產(chǎn)技術的改進.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不符合史實,也不是三個盛世出現(xiàn)的原因.
故選D.
5.“唐太宗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規(guī)定:凡不愿服勞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絹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絹三尺,這叫作庸…此外,唐太宗還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如 627 年,山東遇大旱,他下令免除當年租稅.628 年關中發(fā)生旱災,次年他又命免去關中兩年租稅.”唐太宗“以庸代役,減免賦稅”的根本目的是( ?。?/p>
A.保證農(nóng)民的耕作時間
B.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使農(nóng)民生活安定
C.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D.鞏固唐朝的統(tǒng)治
【考點】歷史文化常識.
【分析】本題考查了唐太宗“以庸代役,減免賦稅”的根本目的.
【解答】唐太宗“以庸代役,減免賦稅”的根本目的是鞏固唐朝的統(tǒng)治,統(tǒng)治階級采取的所有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與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ABC都只是直接目的.
故選D.
6.(宜賓市中考歷史)后人贊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結合唐初盛世創(chuàng)立,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p>
①武則天時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繼續(xù)發(fā)展 ②為唐朝盛世來臨起到承前啟后作用 ③國內(nèi)安定,未曾有政局動蕩 ④唐朝基本國策具有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點】女皇武則天.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武則天.
【解答】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個評價體現(xiàn)了①武則天時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繼續(xù)發(fā)展,②為唐朝盛世來臨起到承前啟后作用和④唐朝基本國策具有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無法體現(xiàn)唐朝國內(nèi)安定,未曾有政局動蕩,據(jù)此可排除含③的ABD.
故選C.
7.《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七》中杜甫《北征》:“煌煌太宗業(yè),樹立甚宏達?!毕铝心苡∽C的史實是( )
A.修筑大運河????????????? B.貞觀之治
C.開設進士科????????????? D.派鑒真東渡日本
【考點】貞觀新政和貞觀之治.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
【解答】題干給出的“太宗”是唐太宗,626年,唐高祖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他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其它選項都與他無關.
故選B.
8.唐代詩人陸龜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形容素雅潤的唐代某種瓷器,你知道這是對下列哪種瓷器的由衷贊美嗎?( ?。?/p>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鎮(zhèn)瓷器
【考點】盛唐的社會氣象.
【分析】本題考查了唐朝陶瓷業(yè)的相關史實.
【解答】根據(jù)題干給出的越窯可知贊美是青瓷.陶瓷業(yè)在唐朝有重要發(fā)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觀,釉色絢麗,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故選C.
9.“開元初,四方豐稔,城鎮(zhèn)商鋪林產(chǎn),客商如云.丁壯之夫,不識兵器.”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 ?。?/p>
A.隋煬商?????????????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考點】開元盛世.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只要抓住史料中“開元初”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經(jīng)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由材料中的“開元初”可知,事件發(fā)生在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
故選:D.
10.(宜賓市中考歷史)下列詩句中反映古代選官制度的是( ?。?/p>
A.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B.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C.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
D.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考點】歷史文化常識.
【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
【解答】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詩句出自孟郊《登科后》,描寫了作者進士及第后的喜悅心情.
故選C.
11.有人曾經(jīng)中肯地評價科舉制:“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往,烏聚云合?!笨婆e制從隋朝的誕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滅亡,歷時l3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婆e制度在隋唐時期的影響是( ?。?/p>
①收貴子弟無論優(yōu)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及影響.
【分析】科舉制度的相關知識點為本題主要考查點.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改善了用人制度,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①的說法違背了科舉制公平、公正的原則,所以②③④與題意相符,
故選D.
12.如圖是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廟.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當?shù)厝嗣駷榧o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經(jīng)此地,向當?shù)厝嗣駛鞑ブ性幕?,造福于當?shù)囟ǎ铝邢嚓P表述正確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終目的地是邏些?
③當時吐蕃的贊普是松贊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宜賓市中考歷史)唐朝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唐朝的民族關系,注意識記唐與吐蕃交往的史實.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派文成公主入藏的統(tǒng)治者為唐太宗,當時吐蕃贊普為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的目的地為邏些即今天拉薩,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由此可知答案.
故選D.
13.下列有關唐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交往聯(lián)系的史實,不正確的是( ?。?/p>
A.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qū)先后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B.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另一贊普
C.唐玄宗冊封過回紇、南詔、粟末靺鞨的首領
D.“和同為一家”是吐蕃贊普給唐朝皇帝上書中的話
【考點】唐朝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題考查唐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交往聯(lián)系的史實.
【解答】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奠定了漢藏交往的基礎.唐中宗時期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jīng)“和同為一家了”.唐朝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把金城公主嫁給另一贊普不是唐太宗,是唐中宗.
故選B.
1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帝國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中外文化雙向交流、共享繁榮,下列事件能佐證這一現(xiàn)象的是( ?。?/p>
①和親結盟??? ②鑒真東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來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時期我國對外友好往來的史實.
【解答】唐朝時期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非洲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主要史實包括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而和親結盟屬于唐朝處理民族關系方面的內(nèi)容.
故選A.
15.“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眾生……”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請你判斷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是( )
A.玄奘西行天竺????????????? B.鑒真東渡日本????????????? C.張騫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考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鑒真東渡日本.
【解答】題干給出的“東瀛”是日本,據(jù)此可知這個高僧是鑒真,電視劇主題應該是鑒真東渡日本.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歷經(jīng)六次東渡,才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
故選B.
16.小明同學制作了一張知識總結卡片,在卡片的橫線處應當填寫的內(nèi)容是( ?。?/p>
①唐朝先進的經(jīng)濟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mào)港口
③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⑤唐太宗創(chuàng)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考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的對外交流.
【解答】③民族政策是對內(nèi)政策,不屬于中外交流,錯誤;⑤三省六部制開創(chuàng)于隋朝,錯誤;①②④符合史實,適合題意.
故選B.
17.(宜賓市中考歷史)唐詩中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而杜甫的詩沉郁悲愴,語言凝重,導致二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主要原因是( ?。?/p>
A.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對祖國的山河感受不同
【考點】光耀千古的唐詩.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李白、杜甫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主要原因.
【解答】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一生寫下了不少謳歌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人們稱他為“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深刻反映了那個動蕩的歷史時代,真摯地表現(xiàn)了他關心國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們稱之為“詩史”.杜甫感情真摯,筆觸細膩,風格雄渾,語言簡練.被后人尊為“詩圣”.導致二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主要原因是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不同.
故選A.
18.唐朝時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以下對唐詩與唐朝詩人的描述中,不準確的是( ?。?/p>
A.唐詩內(nèi)容豐富、風格多樣,留世作品多
B.李白是以激情與浪漫著稱,彰顯了豪放之風
C.白居易的詩具有凝重與沉郁的風格、憂國憂民
D.杜甫有“詩圣”之名,其詩被稱為“史詩”
【考點】光耀千古的唐詩.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詩與唐朝詩人.
【解答】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他的詩直白如話,通俗易懂.C表述不準確.
故選C.
19.文學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呈現(xiàn)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詞是( ?。?/p>
A.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B.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D.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
【考點】光耀千古的唐詩.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呈現(xiàn)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詞.
【解答】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復雜、動蕩的歷史時期,被稱為“詩史”,他的“三吏”“三別”就是詩史里的不朽篇章.他的詩,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精煉凝重,表現(xiàn)出高超的藝術技巧,人們稱他為“詩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春望》中的名句.
故選B.
20.“……又名千佛洞,有一千多個洞窟,它有如一座大型繪畫館,其四壁和頂上,滿繪絢麗多彩、形象生動的壁畫……描繪了××時期的社會繁榮景象。”對此判斷最準確的是( ?。?/p>
A.該石窟藝術代表宋代最高水平
B.它反映了秦朝時期的社會面貌
C.它承載反映了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D.它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考點】隋唐時期的石窟藝術.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敦煌的莫高窟.
【解答】位于甘肅省敦煌的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隋唐時期最著名的石窟藝術,莫高窟是繪畫藝術、佛教、雕塑藝術的集中體現(xiàn),石窟內(nèi)有大量與佛教有關的泥塑和壁畫,生動地展現(xiàn)出敦煌藝術的奇特神韻和無窮魅力,特別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圖案,被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它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故選D.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28分)
21.材料一? 唐太宗說:“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認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p>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關系比做什么?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從上述材料看出唐太宗認識到了什么問題?
材料三? 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庇墒嵌觊g,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
(3)用經(jīng)濟方面的具體史實說明唐太宗是如何實踐材料三中的“存百姓”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間”的統(tǒng)治獲得了怎樣的譽稱?
材料四? 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p>
(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材料四中唐太宗“終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考點】隋朝的滅亡;貞觀新政和貞觀之治.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隋朝滅亡的原因.
(2)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
(3)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國措施.
(4)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治國的目的.
【解答】(1)由材料一中的“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可以知道是因為隋煬帝窮奢極欲,窮兵黷武,不體恤百姓.
(2)從材料二中“君,舟也;人,水也”得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關系比做舟與水的關系.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滅亡的教訓而得出的.
(3)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節(jié)用戒奢,如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shù);并輕徭薄賦,使人身束縛逐漸松弛;等等. 唐太宗“二十年間”的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被稱為“貞觀之治”.
(4)根據(jù)材料四中“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可以看出唐太宗“終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要維護其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及統(tǒng)治.
故答案為:
(1)隋煬帝窮奢極欲,窮兵黷武,不體恤百姓.
(2)舟與水的關系;他從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滅亡的教訓.
(3)史實:唐太宗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shù);輕徭薄賦,使人身束縛逐漸松弛;貞觀之治.
(4)要維護其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及統(tǒng)治.
22.材料一:科舉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北宋的呂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將其母子趕出家門,長期居住在一個山洞里過著饑寒生活,他發(fā)奮讀書而高中狀元,極善理財治國,成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錄取的進士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說明了科舉制有什么積極之處?它正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又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者實施科舉制的目的是什么?當時科舉制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是哪兩科?
(3)唐朝完善科舉制關鍵的人物是哪幾位?
(4)科舉制推行后產(chǎn)生了哪些積極影響?這種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發(fā)展人才戰(zhàn)略有何啟示?
【考點】貞觀新政和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及影響;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舉制度的相關知識.
(2)實施科舉制的目的以及常設的主要科目.
(3)本題考查唐朝完善科舉制關鍵的人物.
(4)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影響以及科舉制度對我們的啟示.
【解答】(宜賓市中考歷史)(1)依據(jù)所學可知,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度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有利于唐詩的繁榮;根據(jù)所學,科舉制是我國由隋代開創(chuàng)直至清末才被廢除的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
(2)據(j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實行科舉制,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選拔人才,擴大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當時科舉制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是進士科和明經(jīng)科;
(3)唐朝科舉制逐漸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的規(guī)模,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始殿試,創(chuàng)設武舉.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nèi)容.
(4)科舉制度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包括: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啟示:通過科舉考試制度可以選拔有用人才,通過考試制度選拔政府工作人員,促進了人才的更新,能增強國家機構的活力和政府辦事效率.
故答案為:
(1)科舉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科舉制創(chuàng)立于隋朝.
(2)選拔的讀書人都為其所用,擴大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是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進士科和明經(jīng)科.
(3)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4)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創(chuàng)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fā)了讀書人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推動一系列改革,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新精神.啟示:通過考試制度選拔政府工作人員,能提高政府部門的效能.
三、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6分)
23.圖說歷史
(1)圖一與圖二中的人物分別是誰?他們出國前往的目的地分別是哪里?請分別說出他們?yōu)橹型饨煌龀龅呢暙I?
(2)圖一 圖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圖三反映了唐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一件友好關系的史實,你知道是哪一件史實嗎?這件事有何歷史意義?
(4)圖一、圖二和圖三分別體現(xiàn)出唐朝什么樣的對外政策和民族政策?這樣的政策對唐朝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考點】唐朝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考查鑒真,玄奘的知識.
(2)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
(3)本題考查唐朝對外交往的史實.
(4)(宜賓市中考歷史)本題考查唐朝對外政策和民族政策.
【解答】(1)唐朝時,前往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不少,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高僧鑒真.唐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設計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樣優(yōu)美,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中國同天竺的交往也很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fā),歷經(jīng)艱險,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他在天竺各地講學,受到當?shù)厝说淖鹁矗C上所述,鑒真和玄奘都是高僧都辛勤不懈地傳播和弘揚了佛教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開放性試題,結合鑒真和玄奘的事跡作答即可,可從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等的角度分析.
(3)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與吐蕃的交往密切.圖為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史實;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促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交往.
(4)圖片表明唐朝采取了比較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這種開明、平等民主政策的實行,加強了唐朝與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了唐朝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唐朝的進一步繁榮昌盛.
故答案為:
(1)鑒真,玄奘;日本,天竺(或印度).
(2)為了理想,不畏艱險,百折不撓.
(3)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促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交往.
(4)開放的政策;政策的影響:這種政策加強了唐朝與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了唐朝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唐朝的進一步繁榮昌盛.
四、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6分)
24.史料解析:貞觀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張玄素諫曰:“臣聞阿房成,秦人散……乾元畢工隋人解體……今時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殘之后,役瘡痍之人,費億萬之功,襲亡隋之弊……甚于煬帝遠矣。”“此役不息,亦同歸于亂耳?!鄙蠂@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庇谑橇T役。﹣﹣《貞觀政要》
(1).請仔細閱讀材料,歸納這位皇帝罷修乾元殿的原因?
詩歌欣賞:“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p>
(2)請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上詩歌是誰的作品?他的詩歌有何特點?
(3)判斷糾錯:唐玄宗說道:“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闭驗樗@種開明的政策,贏得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愛戴,被尊為“天可汗”,他為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設置了北庭都護府;和吐蕃聯(lián)姻,金城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加強了漢藏之間的友誼;他還重視發(fā)展科舉制,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出現(xiàn)了開元之治的盛世局面。
①錯誤 唐玄宗 改正 唐太宗
②錯誤 北庭都護府 改正 安西都護府
③錯誤 金城公主 改正 文成公主
④錯誤 開元之治 改正 貞觀之治 。
【考點】貞觀新政和貞觀之治;唐朝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光耀千古的唐詩.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罷修乾元殿的原因.
(2)本題主要考查杜甫的有關內(nèi)容.
(3)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有關內(nèi)容.
【解答】(1)根據(jù)材料中“貞觀四年”,可知這位皇帝是唐太宗,分析材料,唐太宗罷修乾元殿的原因主要有:唐太宗吸取秦隋滅亡教訓;唐朝國力尚未恢復;百姓貧困,唐太宗體恤百姓;唐太宗虛心納諫,及時糾正不當決策.
(2)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詩歌是杜甫的《石壕吏》中的一部分;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歌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精練凝重,表現(xiàn)出高超的藝術技巧.
(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是唐太宗說的,體現(xiàn)了他開明的民族政策,正因為他這種開明的政策,贏得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愛戴,被尊為“天可汗”,他為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和吐蕃聯(lián)姻,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加強了漢藏之間的友誼;他還重視發(fā)展科舉制,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故答案為:
(1)唐太宗吸取秦隋滅亡教訓;唐朝國力尚未恢復;百姓貧困,唐太宗體恤百姓;唐太宗虛心納諫,及時糾正不當決策.
(2)杜甫;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精練凝重,表現(xiàn)出高超的藝術技巧.
(3)①錯誤:唐玄宗;改正:唐太宗.
②錯誤:北庭都護府;改正:安西都護府.
③錯誤:金城公主;改正:文成公主.
④錯誤:開元之治;改正:貞觀之治.
第1頁(共15頁)
孔乙己是貧困潦倒的知識分子。在書中,孔乙己是一個知識分子,滿口“之乎者也”,但是他很窮,還竊書,說過“讀書人的事,怎么能叫竊,”被人嘲笑,他...
自然界產(chǎn)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6CO2+12H2O→C6H12O6+6O2+6H2O。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過程。需要具備光...
有的高校沒有條件,只要學業(yè)水平成績都合格就可以,比如中國科學院大學。有的需要平常學習考試成績,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要求高三第一學期期末成績在全...
在四則運算中,表示計算順序,在小括號之后、大括號之前;表示兩個整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表示取未知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在函數(shù)中,表示函數(shù)的閉區(qū)間;在線性代...
濟南開設的最好的職高學校有:濟南方信集團職業(yè)高中、濟南公共交通職業(yè)高中。濟南市公共交通職業(yè)高級中學是由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承辦,業(yè)務屬濟南市...
實然:是說事物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但不同于現(xiàn)實性(現(xiàn)實性指其有合理性和客觀性);應然:就是應該是怎么樣的意思,比如說這件事,就應該是那樣的結果...
地中海氣候一種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頻繁活動,氣候溫和,最冷月的氣溫在4-1...
堿石灰,又稱鈉石灰,堿石灰是白色或米黃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鈣(CaO,大約75%),水(H?O,大約20%),氫氧化鈉(NaOH,大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