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古意》(作者:盧照鄰68句)《春江花夜月》(作者:張若虛36句)《聽董大彈胡笳弄寄語房給事》(作者:李頎28句)四、《老將行》(作者:王維30句)《桃源行》(作者:王維32句)《梁甫吟》(作者:李白43句)《長干行》(作者:李白30句)等等。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对娊洝分惺占纳瞎旁姼枰运难栽姙橹?。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陶淵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于漢代?!豆旁娛攀住范际俏逖怨旁?。漢代以后,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xiàn),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唐代的科舉分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即每年舉行的定期考試,考試科目一般為秀才、明經、進土、明法、明算等科,其中明經、進士兩科最為重要。制舉即皇帝...
是歐陽詢,祖籍是湖南長沙,北書堂山便是位于湖南長沙的一座山,便是歐陽詢大師經常前往練習書法的地方。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
唐代詩人“張祜”曾經夜宿小山樓,寫下詩作《題金陵渡》。張祜漫游江南時曾經夜宿金陵渡口,面對著金陵渡口的江夜美景,詩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齡、王翰、王之渙、岑參、高適、李益等。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qū)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
吳道子。吳道子早年行筆流麗纖細,繼承六朝風范,中年后筆跡磊落,流暢而又有頓挫。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鳥獸、草木、殿閣、山水等題材。尤以人物...
王之渙和王昌齡都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邊塞詩人是指古代以邊疆地區(qū)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邊塞詩人多以詩歌描寫遍地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
四大唐朝邊塞詩人分別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不同時期的邊塞詩人所處文化環(huán)境有相當的差異,其特質也往往不同,他們的詩作風格往往體現(xiàn)了社會...
唐宋八大家有2位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是唐朝人,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是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