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發(fā)生在七擒孟獲中的最后一次,當時孟獲在蜀國的后方作亂,諸葛亮知道僅僅殺一個孟獲還不足以解決問題,他七擒七縱就是為了讓孟獲徹底臣服,但是最后一次孟獲搬來了三萬藤甲兵,這種棱角刀槍不入,還能在水上作戰(zhàn),而且比普通的鎧甲輕,也讓士兵更加靈活,在不得已之下,諸葛亮用了火攻的計策。
在七擒孟獲之前,曹丕采用了司馬懿的計劃,聯(lián)合五路人馬共50萬大軍架工蜀漢,這其中就有孟獲的一支隊伍,當時劉備剛剛?cè)ナ肋€在夷陵之戰(zhàn)中損兵折將,在這種情況下蜀漢元氣大傷,只能一邊休養(yǎng)生息,一邊等待時機,但即便時機成熟,諸葛亮想要進攻曹魏也得先解決掉孟獲的叛亂,孟獲的族人極為彪悍,而且一旦認準了你是敵人就不會輕易改變,所以諸葛亮采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戰(zhàn)略方法,因為在計謀方面不如諸葛亮,所以他屢次被諸葛亮擒獲,最后一次他搬來了救兵,也就是兀突骨的藤甲兵,一度令蜀漢的軍隊束手無策,不得已之下諸葛亮才用了火攻。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quán)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nèi))逝世。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是一個人。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xué)家。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
首先,“火燒藤甲兵”出自《三國演義》,正史并無記載。其次,根據(jù)《三國演義》,“火燒藤甲兵”的時間是在三國時期的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發(fā)生在七擒孟獲中的最后一次,當時孟獲在蜀國的后方作亂,諸葛亮知道僅僅殺一個孟獲還不足以解決問題,他七擒七縱就是為了讓孟獲徹底...
諸葛均是諸葛亮的同母弟。諸葛均,瑯邪陽都人,漢族,諸葛珪之子。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兄諸葛亮出山相助,兄長諸葛亮出仕劉備后,諸葛均仍留在隆...
博望坡之戰(zhàn),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zhèn)。為抵御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于...
指的是周瑜。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理解可結(jié)合前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意思是: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fēng)得意,絕代...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故意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三天內(nèi)用幾條草船借到了十萬余支箭,立下奇功的故事...
諸葛亮。這是明代文人游俊題在“三顧堂”正門的對聯(lián)。“三顧”指的是三顧茅廬,“兩表”是諸葛亮著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一對”是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