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送的人是杜甫。根據(jù)研究資料介紹,《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寫舉杯與杜甫握別,《送友人》是寫杜甫剛剛離去,《沙丘城下寄杜甫》寫思念好友杜甫,研究認為這三首詩中的感情脈絡(luò)相合,應(yīng)該可視為組詩。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李白送友人這首詩送的是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表達了李白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送友人》通過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lián)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后,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nèi)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縣)。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于盛唐,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李白曾經(jīng)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于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據(jù)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diào)》得罪了當(dāng)時寵冠后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于宮中。
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屆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xí)騎射。后發(fā)現(xiàn)安祿山野心,登黃金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lǐng)大軍討伐安史叛軍,于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dāng)時在當(dāng)涂(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dāng)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終年61歲,葬當(dāng)涂龍山。
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李白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有名的詩人,他的詩歌被杜甫評價是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自稱“青...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據(jù)《新唐書》記載,...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
李白詩歌的主要思想:(1)強烈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時也反映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如《將進酒》、《行路難》。(2)反權(quán)貴、反傳統(tǒng)的傲岸精...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李白701年出生,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
李白與杜甫是同時代的詩人,李白長杜甫十一歲。嚴格說,沒有什么直接親屬關(guān)系,二人是朋友關(guān)系,李白比杜甫大,對杜甫來說李白算是亦兄亦友。后人合稱...
以月亮為杯,影子為友,你將大唐的太陽推向天空,唐詩披著三千丈白,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天門山只是一個小小的酒嗝,千里江陵只不過是一句短短的...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出自宋代朱敦儒的《鷓鴣天·西都作》,全詩如下: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fēng)券,累上留云借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