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jīng)常往來的朋友。半山園約落成于元豐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間,這首詩應當是元豐前期的作品。
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jīng)常往來的朋友。半山園約落成于元豐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間,這首詩應當是元豐前期的作品。
《書湖陰先生壁》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據(jù)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園亦因此得名。
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詩集中,作者所寫有關楊德逢的詩,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其中《示德逢》七律一首,對了解楊的為人較有幫助。詩一開頭就說:“先生貧敝古人風,緬想柴桑在眼中?!薄安裆!笔翘諟Y明隱居之所,可見王安石是把陶楊看成同一類型的人物的。
李壁說作者和楊是“鄰曲”,其實楊居山而王居園,并非近鄰。所以王安石有《招楊德逢》七絕云:“山林投老倦紛紛,獨臥看云卻憶君。尚無心能出岫,不應君更懶于云?!笔窍M麠畋M快到半山園來晤聚。而從此題壁詩第二首來看,顯然王安石是寫他在楊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見兩家住處并不很近。半山園約落成于元豐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間,這首詩應當是元豐前期的作品。
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融化無痕。詩人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講了湖陰先生的無私教師育人的品質,贊頌了他的善施教化。
1、從表面意思來看,指的是真正的春風,體現(xiàn)的是邊塞環(huán)境的艱苦。2、從作者的寫作意圖:指統(tǒng)治階級不體恤民情,不曾關心戍守邊疆的戰(zhàn)士。出自唐朝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的是寒冬季節(jié)?!扒健薄叭f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遠遁...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壯麗自然奇觀的贊美之情與喜愛之情,《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當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全詩辭藻華麗,想...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描寫的夏季。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
《石灰吟》這首詩借吟石灰的鍛煉過程,表現(xiàn)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于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這首詩是一首托物言志詩,采用象征手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采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辭手法。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掛起風帆渡過茫茫大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兜躯X雀樓》這首詩里描寫了“夕陽”(白日)、”山“、“黃河”、”海“(想象)等景物。此詩雖然只有二...
漁歌子古詩的意思: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