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缁卮鹫f:“為什么不把燭燈點燃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戲弄國君的行為呢?”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p>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把燭燈點燃呢?”
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戲弄國君的行為呢?”
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習,如同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烈;晚年時喜好學習,如同拿著火把照明,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個更好呢?”
晉平公說:“說得好啊!”
晉平公想要學習,卻擔心自己年齡已老。而師曠認為,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學習。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學,好像初升的太陽,壯年好學,好像正午的陽光;老年好學,好比蠟燭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雖然光線微弱,但總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這一比喻,很形象,人們?nèi)菀桌斫?,也容易接受,所以晉平公為之稱善。
本篇的特點,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師曠的說辭,不是陳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識來闡發(fā)自己的主張。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師曠有意利用漢語一音多義的特點,用雙關(guān)的手法故意曲解晉平公的語意。晉平公所說“欲學,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齡老大,已入暮年。
師曠卻將“暮”字解釋為太陽已落,天色將晚,所以說:“暮,何不炳燭乎?”這樣的曲解,形同戲弄,正因為如此,師曠的話才引起晉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師曠由“炳燭”自然導引出關(guān)于學習的比喻,留給對方的印象也就更為深刻了。先秦游說之士的說辭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訣竅也就在這里。(岳珍)
師曠論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
?《師曠論學》作者是西漢人劉向,該書說的是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接下來分享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師曠論學》出自《說苑》,告訴我們?nèi)松鷮W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參考。
《師曠論學》作者是西漢人劉向,該書說的是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接下來分享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缁卮鹫f:“為什么不把燭燈點燃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戲弄國君的行為呢...
高中沒考上還想上高中可以選擇復讀。但是要知道復讀是很考驗人的毅力的,想要復讀可以,但是一旦選擇復讀,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才能考取你...
現(xiàn)在初中只能考300多分是能考上500分。因為從300分提升到500分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因為300分這個起點低,分數(shù)的上升空間比較大。但...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懙?。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jié)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