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并稱為“李杜”,后來李商隱和杜牧被后人稱為“小李杜”,為了區(qū)分二者,李白和杜甫便改為了“大李杜”。李白和杜甫雖說都是唐朝時期的詩人,可是兩人創(chuàng)作的詩風完全不同,詩句表達的含義和情感都存在極大的反差。
李白被譽為“詩仙”;杜甫被譽為“詩圣”。詩反映的是生活和自身的情感,由于李白和杜甫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即使相遇,二人的風格也不會因為時間去轉(zhuǎn)變,李白和杜甫的詩都有專屬于自己的特色。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人生本就存在順逆境,正是如此,在李白和杜甫相繼隕落的時候,后人在感悟他們命運的同時,也在為他們留下的不朽詩篇感到欣慰。
李白張揚狂放,杜甫內(nèi)斂隱忍,兩個人的性格迥異,他們的作品風格也完全不同。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
杜甫的詩風主要為沉郁頓挫,但早期也有浪漫主義的作品,如《登岳》,詩歌特色有重視敘事,煉字煉句,對仗整齊等。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圣”,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44年的一個夏日,對東都洛陽城而言,是平淡無奇的一天,然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在此相遇了。
彼時,李白四十四歲,名揚天下,被賜金放還,處在人生的低谷,而杜甫小李白十一歲,只是無名之輩,盡管科舉失敗,但理想依然豐滿。
二人一見如故,把酒臨風,其樂融融。雖然李白年長,但他并沒有憑借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杜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同年秋天,二人在梁宋再次如約見面,訪道求仙,并與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邊塞詩人高適相逢,三人互相唱和,縱論天下大勢,暢游甚歡。
杜甫以詩歌記錄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歷史,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如同一部歷史一樣,尤其是安史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在他的詩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他...
杜甫詩歌主要風格是沉郁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郁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zhì)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shù)...
杜甫到成都后,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當?shù)囟级阶屍浯砉铩6鸥σ埠荛_心,每天出門種田,享受田園生活。杜甫關...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
杜甫來到成都之后,當?shù)氐亩级阶尪鸥υ趧δ瞎?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當?shù)囟级阶屍浯砉?。杜甫也很開心,每天出門種田,...
杜甫的代表作:《望岳》、《登高》、《春望》、《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絕句》、《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蜀相...
杜甫是詩圣。杜甫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和“詩史”?!霸娛ァ?,指的是杜甫詩歌中所體現(xiàn)出的悲天憫人的思想。杜甫一生窮困潦倒...
不是,杜甫留存詩作并沒有《暮年》。杜甫寫過和暮年相關的詩有《聽楊氏歌》:江城帶素月,況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壯士淚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