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意思是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fēng)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jié)。
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dān)憂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后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后門,令狐陶升官之后,為了避嫌謝絕見客,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jīng)很大年紀,東風(fēng)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名句獻給所有為理想奮斗終生之人。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yīng),青春難留,云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xiàn)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沒有絕望,而是繼續(xù)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茱萸:是指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近成熟果實。出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指為了解救國家的危難,不惜奉獻自己的生命,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這句話出自三國魏?曹植《白馬篇》詩:“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間春風(fēng)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的梨花盛開。“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句出自唐代詩...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意思是清上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此句來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首篇,也是先秦時代的民歌。其創(chuàng)作背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fēng)俗和婚戀觀念。詩歌描繪了一個男子對淑女的追求,表達了對美好愛情和婚...
禪讓,是指統(tǒng)治者生前把首領(lǐng)之位讓給別人,“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堯去世前...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的意思: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古詩《山行》。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意思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出處《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關(guān)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