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滟晴方好”,描繪晴天西湖,陽光灑下,湖面波光粼粼,湖水靈動閃耀,盡顯明媚活潑之態(tài)。“山色空蒙雨亦奇”,寫雨后西湖,山巒在雨霧籠罩下,朦朧迷茫,透著神秘清幽之美?!坝盐骱任髯印?,詩人以絕美西施喻西湖,無論晴雨,西湖都如西施般天生麗質(zhì)?!暗瓓y濃抹總相宜”,贊西湖不管何種裝扮,都恰到好處,韻味無窮。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蘇軾的經(jīng)典詩作,每一句都精妙地勾勒出西湖獨(dú)特景致。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繪出晴天時(shí)西湖的明媚動人。陽光傾灑,湖面波光粼粼,湖水似細(xì)碎的金子在閃耀,“瀲滟”一詞將波光的靈動鮮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仿佛能看到微風(fēng)拂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此時(shí)西湖宛如盛裝打扮的佳人,盡顯活潑艷麗之姿,詩人置身其間,為這般明麗景致深深陶醉。
“山色空蒙雨亦奇”,切換至雨后西湖畫面。山巒在雨幕的籠罩下,霧氣繚繞,一片朦朧,“空蒙”二字精準(zhǔn)地營造出這種若隱若現(xiàn)、神秘清幽的意境,仿若給西湖披上一層薄紗,與晴天的敞亮截然不同,別具一番韻味,引得詩人驚嘆這雨中之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堪稱神來之筆,詩人突發(fā)奇想,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施是古代公認(rèn)的美女,無論是淡雅梳妝還是濃妝艷抹都傾國傾城,西湖恰似她一般,晴時(shí)的艷麗如濃妝,雨時(shí)的朦朧像淡妝。
尾句“淡妝濃抹總相宜”是對西湖高度凝練的贊美,直白道出西湖不管何種天氣、何種“妝容”,都美得恰到好處,天然去雕飾,讓世人為之傾心,也讓這首詩千古流傳。
《飲湖上初晴后雨》創(chuàng)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當(dāng)時(shí)蘇軾任杭州通判.其創(chuàng)作背景如下:
政治背景: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因與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不同,反對變法,意見未被采納且不容于朝廷,故而請求外調(diào),來到杭州擔(dān)任通判一職.
生活經(jīng)歷:蘇軾在杭州任通判的三年間,常暢游當(dāng)?shù)厣剿?,對西湖更是情有?dú)鐘,留下諸多相關(guān)詩詞,還自命為“杭人”.
創(chuàng)作契機(jī):一日,蘇軾與友人在西湖乘船游宴,起初天氣晴朗,湖面波光粼粼,隨后天氣轉(zhuǎn)陰并下起蒙蒙細(xì)雨,西湖在晴雨兩種不同天氣下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美景,讓蘇軾詩興大發(fā),遂寫下這兩首贊美西湖的詩,此為其中第二首.
《飲湖上初晴后雨》描繪西湖景致:晴天時(shí),陽光灑落,湖面波光粼粼,“水光瀲滟晴方好”盡顯明艷靈動;忽逢降雨,周遭山巒在雨霧籠罩下朦朧縹緲,此為...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蘇軾佳作。“水光瀲滟晴方好”,寫晴天時(shí)西湖波光閃耀,明艷動人;“山色空蒙雨亦奇”,繪雨天里山巒在雨霧籠罩下,朦朧奇妙。后...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詩人蘇軾的作品,水光瀲滟晴方好:“瀲滟”意思是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這句詩是說晴天的時(shí)候,西湖的水波在陽光的照耀...
《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的意思是:晴天的西湖總是水波蕩漾,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水天一色,遠(yuǎn)山被籠罩在煙霧般的朦朧細(xì)雨中,別有一番滋味。若將這...
《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的意思是:晴天的西湖總是水波蕩漾,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水天一色,遠(yuǎn)山被籠罩在煙霧般的朦朧細(xì)雨中,別有一番滋味。若將這...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旨在贊美西湖美景。第一首寫詩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時(shí)與客共...
飲湖上初晴后雨意思: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shí),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