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出自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
入木三分的出處是唐代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原文為: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翻譯: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后人稱為“書圣”。
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后天勤學(xué)苦練而得來的.
有一天,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個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fā)現(xiàn)筆跡竟然透進(jìn)木板里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用毛筆寫字在木板上,而筆跡還能透進(jìn)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懷絕技的人還有誰會有這種能力呢?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見這位“書圣”所寫的字,筆力非常雄厚,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于是,后來的人便根據(jù)這段故事的情節(jié),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者是說話的內(nèi)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說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節(jié)說得生動逼真,我們也可以夸贊他說故事說得“入木三分”。
東床快婿
晉朝時,太傅郗鑒的愛女郗璇眉清目秀、聰明伶俐、妙齡待嫁。郗太傅聽說丞相王導(dǎo)的幾個兒子各個長得都很英俊,便有意與王府結(jié)兒女姻親。王丞相對這門親事也很同意。一天,郗太傅派一個門客拿著自己的給王丞相的親筆書信到王府去選婿。王丞相見過信后對這個門客說:“我的幾個兒子都在東廂房呢,轉(zhuǎn)告郗太傅,請任意選吧!”門客到東廂房看過之后,謝過丞相王導(dǎo),趕回郗府,回復(fù)太傅說:“百聞不如一見,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幾個兒子長得真的都不錯,各個都很英俊。聽說我為您選女婿,都飾容待客,有的還有些拘謹(jǐn),只有一個年輕人,袒腹臥于東床,好像沒聽說有這回事似的?!闭l知郗太傅聞聽此言后高興地說:“就選那袒腹東床的為婿。我就得意這樣的,他將來肯定是一個好女婿?!碧帝b后來又經(jīng)過進(jìn)一步了解,原來這個青年是王羲之,便將女兒郗璇嫁給了他。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要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用來比喻對文章事物見解很深刻、透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書斷·王羲之》:“晉帝...
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的,現(xiàn)在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接下來分享相關(guān)內(nèi)容,供參考。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之一。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相關(guān)知識點(diǎn),歡迎大家閱讀。
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xiàn)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入木三分現(xiàn)在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入木三分是一個成語典故,說的是東晉書大書法家王羲之練書法時墨汁浸入木頭三分的故事。意思是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樼鹋R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后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的,現(xiàn)在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接下來分享相關(guān)內(nèi)容,供參考。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相傳晉時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接下來分享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