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第二段運用比喻象征的修辭手法,著力描述了少年中國的勃勃英姿和燦爛前程。以“紅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發(fā)展的無可限量。
《少年中國說》表現(xiàn)手法
語言形象生動,對比鮮明
全文在闡發(fā)辨析“老大帝國”與“少年中國”的過程中,圍繞“老大”與“少年”的基本形象進行鮮明的對比。如有少年人與老年人的對比、中國過去強盛與今日頹老的對比,有“如其老大”與“如其非老大”的對比。而在每一對比中都大量運用鮮明的形象來說明,如將老年人比作“夕照”、“瘠?!?;少年人比作“朝陽”、“乳虎”;將老朽為保其位比為乞兒拾金錠;將老朽、少年與中國之關系比為遷居者、入室者與屋之關系。形象的對比不但使抽象的事理具體化,還使文章顯得搖曳多姿,奇彩紛呈。
感情充沛,富有氣勢
為表達奔放的感情,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排比、博喻,或復沓、呼應,使文章氣勢濃重熾烈。作者還常用多變的句式表述激情,或感嘆,或設問,或奇或偶,或韻或白,或駢或散,節(jié)奏明快。無論是新舊雅俗之語,還是古詩名句西諺,寫到痛快之處信手拈來,毫無檢束。這種酣暢淋漓的用筆使全文情感真摯,熱烈動人,富有極大的鼓動性。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先生于1900年發(fā)表在《清議報》上的一篇文章。當時,八國聯(lián)軍企圖瓜分中國,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一盤散沙”,不能自治...
少年中國說是清朝末年梁啟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寫于戊戌變法失敗后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
《少年中國說》歌頌了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xiàn)“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
《少年中國說》字里行間都飽含愛國之情,讀了使人心潮澎湃,熱血激昂,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從小要胸懷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
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xiàn)“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
散文?!渡倌曛袊f》是清朝末年梁啟超所作的散文,寫于戊戌變法失敗后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
散文篇名。近代梁啟超作。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xiàn)“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
《少年中國說》寫于1900年,作者梁啟超流亡日本之時。當時帝國主義制造輿論,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也糾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