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的上一句是隨風潛入夜。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原文如下: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原文: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是知道該下雨的時節(jié)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發(fā)生長的時候。
它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烏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去看這帶著雨的嬌美紅艷的花朵,整個錦官城變成了沉甸甸的鮮花盛開的世界。
這是一首描繪春夜雨景、表現(xiàn)喜悅心情的名作。詩中將春夜喜雨擬人化了,詩人夸贊這雨是“好雨”,說它“知時節(jié)”,懂得客觀需要。難道不是嗎?春天里,萬物萌芽勃發(fā),正需要雨露的滋潤,雨就下了起來。
尾聯(lián)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fā)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
這首《春夜喜雨》,將雨描繪得不僅切夜、切春,而且還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xiàn)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詩題中的“喜”字雖然在詩文中沒有露面,但從字里行間,都洋溢著詩人歡喜之情。從歡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會春色滿城。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贈劉景文》全詩的意思: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
“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飛將”指的是李廣?!暗过埑秋w將在”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出塞》。原文: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謝”分別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原文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烏衣巷》原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
“昔人”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一位名叫費祎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費祎(?~253年2月),字文偉,江夏鄳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胡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其中以匈奴為主。出自王昌齡《出塞》,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
《重登云臺山》古詩賞析:這首詩充分表達了作者對云臺山的熱愛與贊美,詩人再次登上云臺山,看到的景色美不勝收,宛如仙境;第一次結(jié)盟能夠修行的喜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