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這里的先生指的是陶淵明,也就是五柳先生,不知何許人即不知道是哪里人的意思。這一句話出自文言文《五柳先生傳》,其古詩原文如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
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對于《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兩種說法。
王瑤根據(jù)蕭統(tǒng)的《陶淵明傳》的敘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淵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寫下的《五柳先生傳》中,表示了自己的從文志愿。”如果這說少年時所作的話,那么這便不是自傳了,有可能是陶淵明在年少時對生活的構(gòu)想,表明志向,規(guī)劃未來。
可是,“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可見陶淵明筆下五柳先生窮困潦倒,家境貧寒。如此情境不似為自己規(guī)劃未來,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文章創(chuàng)作于晚年時期。清代學者林云銘指出文中贊語中“無懷氏”“葛天氏” 傳達了安貧樂道的情懷和不為官的態(tài)度,可以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后所作。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這句話的意思是漁人把自己聽到的時一一詳細地告訴了桃花源村的人,他們都感嘆起來?!按巳艘灰粸榫哐运?,皆嘆惋”出自于東晉陶淵...
與朱元思書譯文翻譯: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隨著江水漂流,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
《楊布打狗》為《列子·說符》里的一篇寓言,這則寓言說明,一旦遇到事情,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錯誤,不要馬上怪罪于人。否則便要像楊布那樣,自己衣服...
更若役復若贖則如何的意思是: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么樣?原文出自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捕蛇者說》余將吿于蒞事者,更若役,...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的意思是: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出自《愚公移山》,原文節(jié)選如下:遂率...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意思是不久我就要從府中回家來,回來之后一定會去迎接你。出自兩漢佚名的《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取材于東漢獻帝年間發(fā)...
《咸陽城東樓》是唐代詩人許渾的詩作。此詩用云、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