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墩]子書》中的成語有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儉以養(yǎng)德等等。
淡泊明志: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淡泊:生活儉樸。
寧靜致遠:只有心境平穩(wěn)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fā)、有所作為。
儉以養(yǎng)德:節(jié)儉有助于養(yǎng)成質(zhì)樸勤勞的德操。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是一個人。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家。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
首先,“火燒藤甲兵”出自《三國演義》,正史并無記載。其次,根據(jù)《三國演義》,“火燒藤甲兵”的時間是在三國時期的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發(fā)生在七擒孟獲中的最后一次,當時孟獲在蜀國的后方作亂,諸葛亮知道僅僅殺一個孟獲還不足以解決問題,他七擒七縱就是為了讓孟獲徹底...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發(fā)生在七擒孟獲中的最后一次,當時孟獲在蜀國的后方作亂,諸葛亮知道僅僅殺一個孟獲還不足以解決問題,他七擒七縱就是為了讓孟獲徹底...
諸葛均是諸葛亮的同母弟。諸葛均,瑯邪陽都人,漢族,諸葛珪之子。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兄諸葛亮出山相助,兄長諸葛亮出仕劉備后,諸葛均仍留在隆...
博望坡之戰(zhàn),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zhèn)。為抵御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于...
指的是周瑜。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理解可結(jié)合前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意思是: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故意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三天內(nèi)用幾條草船借到了十萬余支箭,立下奇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