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首先緊承白居易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末聯(lián)“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
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jīng)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詩沉痛的基調是一致的,但并不后悔過去,仍懷念過去友人,內心仍然是很堅強的,對新一輩人贊美也是誠摯的。詩的核心卻是表現(xiàn)企圖對政治有所改革、有才力的文人,被摧殘壓抑多半生的難以消除的創(chuàng)傷,最后也借新一輩人的尊仰而表示出一點對未來的朦朧希望。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fā)怒似的洶涌。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于思索之中。從秦漢宮...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翻譯: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jīng)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譯文:(老翁)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
齊國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出自春秋戰(zhàn)國戴圣的《禮記·檀弓》。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翻譯:善于學習的人,往往不用老師多花精力,自己就可以獲益良多,并且知道這是老師的功勞并感謝老師。出自《禮記·學...
四川一個偏遠山區(qū)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你依靠什么去呢?”窮...
原文: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屢,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