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故而稱之為論語??鬃尤ナ酪院螅牡茏雍驮賯鞯茏哟鷤魇谒难哉?,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論”字二聲,通“倫”,表示倫理、類別、事物的條理秩序。
取其意,《論語》一書,闡述天地人倫道德,回答了“什么是人”、“人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人和人如何相處”……
正如東漢經(jīng)學家、訓詁學家劉熙,在《釋名·釋典藝》中,所說:“《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
自《論語》問世以來,《論語》的微言大義,逐漸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成為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人倫道德指南。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
《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則跳過取句中的前兩個字;若開篇三個字是一個詞,則取前三個字。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意義上的邏輯關系,僅可當作頁碼看待。
《論語》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熢臑樽釉唬?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于《論語·述而》,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及其...
吾日三省吾身的下一句是為人謀而不忠乎,出自《論語·學而》,我們初中語文課本中《論語十則》中的一則。吾日三省吾身的出處: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論語...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的意思是遇見有才能的人,要選擇他的長處向他學習,遇見沒有德行的人,要學會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钡囊馑际牵褐皇菍W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不學習就會心中充滿疑惑而無定見。出自春秋戰(zhàn)國孔子及...
出自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有:溫故知新、一息尚存、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隨心所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恥下問、巧言令色、言而有信、眾星拱月、...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笔强鬃拥囊痪涿浴K稳輹r光就像河里的水一樣,晝夜不停地流逝。有感慨時光飛逝,歲月不等人的意味。也慨嘆時光易逝,勉...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翻譯:孔子說:“學了知識...